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坚持立德树人 打造特色民族教育品牌

2022-04-07 来源: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 作者:李志虎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生活军事化为抓手,以非遗文化传承为切入点,推行活动育人、文化育人,优化学校服务功能,坚持立德树人,提升“三全育人”质量,提高职业教育适应性,打造出了特色鲜明的民族教育品牌。

2017年,学校被评为“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育人为本,德育先行

每天清晨,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口号声,一列列身穿迷彩服的学生,排着方正的队伍,踏着整齐的步伐,学生们又开始了全新的一天。

十几年来,学校以24小时训导制、教学部实体化管理制、班级管理责任制、学生会督查制为依托,聘请优秀的退伍军人担任教官,开创出了“生活军事化管理模式”,构建了“一横三纵”的管理链条网络体系,确保每一名学生都能成长成才,为职业教育的改革创新探索出了一条内涵发展之路。

“一横”即以一日生活常规为主线,构成“德育领导小组—教管办—教官”管理链。学校聘请退伍军人担任专职教官,负责学生一日生活军事化常规管理,教官与学生同吃、同住、同训练、同娱乐,学生在哪里,教官就在哪里。把部队良好的作风引入校园,这就是军事化管理的育人秘诀。

“三纵”是让学生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得到根本的转变。“一纵”夯实基础层,严把班主任选拔关,把责任心强的教师推向管理一线,构成“政教处—教学部—班主任”管理链,构成德育工作生命线;“二纵”巩固中间层,竞争选用学生干部、组建学生会,构成“团委—学生会—班委(团支部)”管理链,发挥优秀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创新学生自主管理、自我教育的新途径;“三纵”设计最顶层,建立校级领导包教学部、中层干部包班级、任课教师包学生制度,构成“校级领导—中层干部—教师”管理链,全面实现学生管理的网络化、立体化、高效化。

“大匠诲人,必以规矩。”学校要求所有教官必须对学生一日行为进行全程管理,贯彻“四个统一”学校风纪。即着装规范统一、纪律规章统一、行为标准统一、考核评价统一。在此基础上,每一名学生都要做到“着装一致化、内务格式化、行动军事化、心智职业化”。生活军事化管理,标准高、要求严、练品质、育真人。

“当好领头羊,不做牧羊人”。从校长到干部(门口执勤),从教师到学生都做到位,学校的管理就好,民族教育就开花结果。学校紧紧抓住早晨、中午、晚上、就餐四个空档期,实施精细化和网格化的服务,每天8次点名重复做好一件事情,以此磨炼学生的品质意志。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是学校对全体教职员工提出的具体要求,也是学校创新发展的真实写照。学校从“吃、穿、住、学、用”细处着手,为学生的成长成才着想,打造民族中专人的特色化管理模式。

吃:一日三餐,民族中专食堂饭菜可谓是品种繁多,每天都有七八个菜品供学生选择。食谱每天更换一次,荤素搭配营养健康,食材采购加工制作过程严格按照标准执行,确保师生吃的安全。做到了“吃出营养、吃出健康、吃出文明、吃出幸福”。

穿:学校创新“学生一日生活”。全校师生统一着装、统一行动,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校服常新。为区分每个专业、每个年级的学生,便于管理,迷彩服采取不同颜色制作,做到了“穿出靓丽、穿出精神、穿出品位、穿出自信”。学生走出校园,人们一眼就能看出这是民族中专的学子。

住:3年间,学校采取招、引、扩、改、建的举措,先后解决了6栋学生公寓问题,满足了7000名学生的住宿需求,让他们“住得安全、住得舒适、住得文明、住得有爱、住得快乐”。

学: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素质为重、全面发展。由教官、学生会、班主任、值班领导组成四位一体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做到了“学有规范、学有标准、学有准则、学有成效、学有所用”,全面强化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自觉性。

用:教育学生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形成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吃苦耐劳、严谨求实的优良作风,做到工学一体,知行合一。注重每一个小细节,比如在每个公寓,学生的物品都摆放的整整齐齐,彰显出了军人的素养和民族中专学子的优良品质。

通过对学生一日生活实行模块化训练与管理,“引导、训诫、规范”三位一体,强化了学生的养成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凝聚意识。

针对职教学生特点,学校还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平台,强化学生德行养育。通过学生管理活动月、文艺汇演、法制报告会、企业家进校园、红色研学、春秋两届田径运动会、诗歌朗诵大赛、文明风采竞赛、祭扫烈士祠、心理健康教育、青春期教育报告会等一系列德育活动,拓展了学生成长空间,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毕业生深受企业欢迎。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以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传承与发扬为载体,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教育理念、道德养成教育等内容融入丰富多彩的各类民族传统文化活动,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学生们在学会一门手艺特长的同时,树立文化自信,爱国爱党,奋发有为,逐步成长为服务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

近年来,学校坚持以美育人、以文化人,以提高学生的审美和人文素养为出发点,在国家和省市级各种非遗文化传承项目比赛和各种展演活动中成绩显著。

2017年7月,学校被确立为“青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保护传承基地”; 2018年10月,学校又被评选为首批“潍坊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教育传承实践基地”。

目前,学校建设了10个文化长廊、2个民族团结教育和传统文化教育展厅、12个非遗传习坊,成立了龙虎斗、花毽、挫琴、剪纸、风筝、空竹、数来宝、葫芦丝、八角鼓、三弦等10个非遗项目社团。

上下翻飞的花键,古老神秘的蹴球、押加,精美复杂的剪纸,婉转悠扬的挫琴,威风八面的龙虎斗,高高飞扬的风筝,满族特色的八角鼓、三弦,热闹喜庆的数来宝,灵动跳跃的空竹龙,袅袅动听的葫芦丝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传统文化在这里传承发扬。

通过非遗传承人的言传身教,参加社团的学生们耳濡目染,在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洗礼中,思想和行动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从树立文化自信心,到激发学习热情,到积极展现才能,他们在文明风采大赛上星光熠熠,在各级技能比赛中摘金夺银,体育赛事频频获奖,传统文化演出群星璀璨。

2018年10月,时任山东省教育厅职成教处处长梁斌言来民族中专调研时,在看到各种民族传统文化在校园的蓬勃发展后说道:“这是我第一次在职业学校感受到如此浓厚的文化氛围,民族中专将各类传统文化引进校园这项举措开展的好,给孩子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提供了丰富的展现个人才能的舞台,他们在这些文化活动中找到了自信,为以后人生点燃了心里的那盏灯。民族中专这种文化建设模式值得在职业学校推广发展。”

让每个孩子的人生都有出彩的机会,让他们生发梦想,追逐梦想,最终实现梦想,就是民族中专教育工作者们的梦想。

编辑:关鹏伟

相关推荐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创新发展职教高地

开展校企深度合作 创新发展职教高地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站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最前沿,本着“为国育人,为党育才”的初心使命,勇立潮头,抢抓机遇,改革创新,聚力发展,通过开展校企深度合作,突破学校发展瓶颈,走出了一条“着眼高端、借力发展、校企同心、产业引领”的创新发展之路。

特色经验 · 2021-08-16 山东省民族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