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传承不守旧 创新不离根 ——闽江师专助力闽剧文化传承发展

2021-08-03 来源: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福州闽剧,有着400多年的历史。

2006年5月20日,闽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与其他地方戏曲剧种一样,闽剧能传承至今实属不易。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作为福建省唯一承担培养闽剧表演艺术人才的职业院校,多年来不断创新和探索,走出一条职教助力闽剧文化传承发展之路。

演绎红色青春  传承闽都文化精粹

“翁良毓是福州第一位牺牲的革命烈士,用本土剧种来演绎福州历史名人的人文精神,既是地域风骨的体现也是民族气象的浓缩。”国家二级演员,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项目传承人,闽江师专艺术系党总支副书记林萍如是说。

8月8日,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创排的大型红色题材闽剧现代戏《青春祭》在福州市工人文化宫隆重上演。该剧目入选《福建省2021年文艺发展资金资助项目》《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福州市“闽都文化国际品牌”行动项目》《福州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项目》。

《青春祭》取材于福建省学生联合会副理事长、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校友翁良毓带领福州学生开展反帝反封建活动的历史事件,讲述翁良毓向李大钊求学后,回榕参加青年革命组织,并以福州师范学校为阵地,出版《民导报》,创办职工小学,开办“福州书店”,为福州地区的党组织开展地下通讯联络、播撒革命火种、追求革命真理和信仰的精神。

“从艺30多年来,我演绎了两部闽剧现代戏的人物,一部是福建闽剧院《与妻书》的林觉民,另一部是学校《青春祭》的翁良毓,这两位革命英雄与闽江师专都有着深厚的渊源,”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梅花奖、白玉兰主角奖得主,闽剧师专艺术系副主任陈洪翔说,“而《青春祭》是学校首个自编自导自演的闽剧剧目,学校倾力将其打造成为品牌剧目,通过一个剧目的引领,一目剧的带动,以戏带人,培养闽剧行业人才。”


融合多方资源  探索非遗创新发展

闽江师专是福建省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戏曲表演(闽剧)专业为全国职业院校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点,在办学过程中,为助力闽剧更好传承与发展,闽江师专成立了闽剧教材编辑部,编撰了首套系统性、规范性闽剧教材,填补闽剧教材的空白。

同时,为实现福建省戏曲高层次人才培养零的突破,填补高素质地方非遗人才培养的空白,拓展非遗专业的发展空间,2017年,学校与福州闽剧艺术传承发展中心合作举办“二元制”大专班,开创了全国以“二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戏曲高层次人才的先河。

2021年5月,学生何建拧凭借着《水牢摸印》中的出色表现,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大赛三等奖,福建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艺术专业技能(戏曲表演)”大赛一等奖。

“得益于剧团老师特色剧目的传授和学校老师在理论文化的教导,我才能从一众演员中脱颖而出。”何建拧获奖后感叹道。


2020年2月,学校启动闽剧数字博物馆建设,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支撑,联合福建省、福州市专业艺术院团,民间职业剧团等多方力量,收集闽剧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资料。现有收藏古装戏169出、近现代戏10出及折子戏66折的剧目;古装戏剧本57本、近现代戏剧本10本、折子戏剧本40本、闽剧剧目选集20本的剧本。闽剧音乐讲座音频、闽剧曲牌赏析音频897首;还珍藏了郑奕奏、洪琛、林芝芳等25位名家经典唱段100余首。

“艺校第一届名誉校长郑奕奏,他在戏曲界享有“福建梅兰芳”之称,“北梅南郑”之誉,他经典唱段的音视频是戏曲传习的宝贵教材。为了更好的传播闽剧文化,吸引更多年轻力量投入到戏曲学习中,学校将从8月8日起,对外开放闽剧数字博物馆,与社会共享闽剧资源,以培养更多戏曲的学习者、传播者、传承者。”闽剧师专党委书记陈荣生说道。

编辑:林焰

相关推荐

《梦开始的地方》第十五期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闽师百年 薪火相传

《梦开始的地方》带您走进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述这里百年积蕴、薪火相传的职教故事。

梦开始的地方 · 2021-10-29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闽江师专:社区管理“小学徒” 社会治理“大智慧”

闽江师专是目前福建省唯一一所开设社会工作专业的高职院校。2015年6月,闽江师专与福州市鼓楼区签订《校地联合办学协议书》,合作探索社会工作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创立“固定实习社区+固定社区师父”的实习模式,即学生在校期间可选择进入社区实习,与社区工作人员签订《师徒协议》,结成稳固传帮带关系,优秀毕业生可以按照定岗途径进入社区就业。

特色经验 · 2021-06-30 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