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 以“三悟”铸“三有”,新时代职教思政“走新”更“走心”
近年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始终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建好建强思政课教师队伍,让“小块头”也能迸发“大能量”,立足首都职业院校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构筑“小切面”破竹“大势能”,在打造“人物代入”“故事融入”“情景深入”思政育人新模式中讲好“经管故事”,讲好新时代职业技能型大学的故事,在助力广大学子“理悟”“体悟”“践悟”中共铸“有用、有趣、有效”的新时代职教思政“大课堂”。
紧扣第一课堂,在思想“精馏”中充分“理悟”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切实发挥第一课堂固本强基作用,依托“北京市新时代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在学校高职“概论”课2+2和“基础”课1+1+1教学模式创新基础上,运用元素映射法提炼思政元素,通过“人物代入”“故事融入”“情景深入”等“盐溶式”课程思政方法,创立“CIPP”课程思政评价模式,建立“定目标、挖元素、融教学、优考核”的课程思政四步法,在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中帮助学子实现“理悟”。
聚焦红色文化,在血脉“赓续”中亲身“体悟”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充分发挥首都红色教育资源优势,以红色文化和职业精神为引领,广泛开展“领导干部示范讲”“专任教师深入讲”“思政骨干深情讲”系列宣讲活动,构建“新时代新北京新实践”思政课实践教学体系,把红色文化、校史资源、工匠精神作为思政教育必修课,每年分批次组织全校近3000名学子奔赴亢慕义斋、李大钊故居、京西山区中共第一党支部、蒙藏学校旧址等地共上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既品味精神之“甜”,也体悟思政之“味”。
着眼职教导向,在力量“汲取”中笃行“践悟”
从“思政课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展,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深入推进大思政育人的深度和广度,每年组织师生志愿者赴服贸会、京津冀职教示范园区、北京三中院现场“搭台办展”,为广大民众普及讲解花丝镶嵌等非遗技艺中蕴含的中国故事、民族故事。
此外,学校还开展中国特色学徒制人才培养项目,对口支援新疆和田玉雕学校,为定点扶贫地区设计特色产品包装,每年遴选学子代表参加京穗港台大学生实习交流计划,让广大师生在文体实践、创新创业、筑梦之旅中“践悟”初心使命。
打造了一批“抓眼球”“触灵魂”的思政金课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针对新时代的中国故事等专题内容进行深入研究、设计,制作55段微课视频,在鲜活“小故事”中融入思想“大伟力”,共获国家级、市级教科研奖项30余项,出版教材、专著等10余部,思政课有滋有味、有声有色,有理有据。
学校牵头承办北京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能力比赛决赛、北京市中高职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研修班,组织同行在交流互鉴中促推首都职教思政质能新提升。将传统教学与网络媒体新技术有机融合,产生弹幕霸屏、吸粉破圈的吸虹效应,学生“到课率”“抬头率”“点头率”“点赞率”不断提高,打造了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北京新范式。
培养了一批“有本领”“有担当”的职教学子
学校承办全国珠宝鉴定技能大赛6次、北京市“丝路工匠”国际技能大赛2次,师生共获国家级奖项4项,市级奖项50项,在全国“互联网+”“挑战杯”等比赛中荣获6金14银59铜,蹲苗培育高技能教育和技术人才成效卓著。
学校获评北京市职业院校三全育人典型学校,入选北京市“双百行动计划”优秀示范项目2项,“大思政课”建设基地 1个,每年参与各类实践教学师生超3000人,其中300余名师生走进社区、街道进行北京故事宣讲,全面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京华大地生根落地。
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思政品牌
2023年,学校案例《“切问近思笃行” 用心用情讲好北京故事》荣获“首都教育系统精神文明奖”;《党建引领 一线贯穿——“11315课程思政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入选《2021年北京高校党建和思政工作经验做法汇编》《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盐溶式”教学实践与探索》获得同年度北京市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未来,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将依托“北京市新时代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工作中心”,集中优势资源助力首都破解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开展一体化理论教学研究和创新实践探索中不断开创首都中高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新局面,为教育强国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书写职业教育崭新篇章。
编辑:温欣
相关推荐
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踔厉培养新时代“国门工匠”
聚焦智慧机场高端服务的新职业、新岗位、新技能需求,立足京首都机场“再造国门”和大兴国际机场“新国门”定位,北京经济管理职业学院临空经济管理专业群基于数字赋能,深化产教融合,致力培养新时代的“国门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