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接区域经济需求 开展特色学徒订单培养
随着四川省“5+1”现代工业体系构建及数字经济产业的加快发展,相关产业面临转型的关键机遇。在数字技术应用及服务工作领域,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安全专业群聚焦信息通信领域设备厂商、软件开发及服务厂商、系统集成服务商和互联网公司的技术支持、应用开发、运维支撑等主要职业岗位,总结教育部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经验,坚持契合产业、深入企业,抓好需求导向,构建“五个双元”,开展“三阶段递进式”人才培养模式下的特色学徒订单式培养,提升学生岗位能力,推进高质量就业。
对接区域经济,构建“五个双元”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要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这为职业教育作为类型教育指明了方向,学校专业群教师团队深刻领会职业教育是类型教育的内涵,强调在人才培养中既遵循教育的规律:立德树人、教书育人,又体现类型的特点:贴近职业、服务就业;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论断,树立了“提供高技能人才支撑、技术服务支撑和安全服务保障,实现专业群人才培养支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度最大、专业技术服务产业发展贡献度最大、人才质量第三方评价满意度最高”的专业群建设定位,深入区域网络信息技术行业企业开展调研,把握行业用人需求,带着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的使命感与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基于现代学徒制的ICT技术岗位企业订单班。
在2018年9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专业群教师团队与新华三集团四川代表处联合新华三大学教育合作伙伴、授权培训中心共同实施H3C“种子计划”和“新华三数字化菁英星火计划”,为新华三集团四川地区合作伙伴打造一支专业的售前和售后工程师团队,以促进新华三在四川地区的ICT业务快速增长。期间共选拔2016和2017级计算机网络技术和2016级信息安全管理两个专业33名学生参与计划。在第五学期,通过面试、校企共同指导、考核等环节,目前均已顺利结业,并全部就职于新华三渠道合作伙伴,实现了专业对口率100%的精准就业。
图1.H3C“种子计划”学员结业典礼
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参加种子计划的学生在相关专业中的占比较小,不到15%。为进一步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促进高质量就业,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学校与新华三集团四川代表处、四川智天远科技有限公司进一步达成合作意向,校企导师互聘,共同开展专业标准建设,以实际工程项目为载体,贯穿学校实训场地和企业生产场地,按照校企双主体育人、双导师指导、双场地教学、学生双身份管理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从2018级计算机网络技术的105位学生中,通过双向选择,选取48位学生,组成1个现代学徒制定向班,校企合作培养。培养过程中,引入H3C行业认证体系,打造由毕业证书与行业证书共同组成的双证书分级就业体系,进而构建起“双主体、双导师、双场所、双身份、双证书”的“五个双元”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为合作企业的生态圈输送行业急需的ICT高级技术技能人才,实现了校企生三方受益的良好局面。
面向岗位需求,开发“岗课赛证”互融互通课程体系
团队基于“平台+模块+方向”的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思路,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精准对接网络信息产业发展需求,与企业共同开展行业调研,分析产业核心岗位,获取岗位能力需求画像,序化岗位知识、技术技能,构建适合网络信息产业发展的课程体系。
表1学徒制定向班课程计划
基于全真的项目工作流程,在生产实践场所中广泛采用项目教学、情景教学、工作过程导向教学、混合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融合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法律意识、劳动意识等职业素养,激发学生行业热情与学习兴趣。
2019年11月,由紫光旗下新华三集团和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联合主办、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2019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四川赛区预赛在学校举行,来自省内6所本科院校和9所高职院校的350余位参赛学生顺利完成比赛。
图2学校承办2019年“新华三杯”全国大学生数字技术大赛四川赛区预赛
2020年7月,定向班40位同学自愿参加新华三H3CNE(H3C认证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一次性全部通过,另有9人通过继续学习、H3CSE(H3C认证高级网络工程师)认证考试,获得了企业、行业认可度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
在订单人才培养过程中,充分实践了“岗课赛证”融通的培养方式,以课为基,互融互通。课程体系做到了岗课对接,工作岗位技能标准与专业课程标准对接;课赛融通,课程教学内容与技能竞赛融通;课证融合,课程教学模块与技能等级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融通,让专业人才培养与职业岗位要求实现相融。
培养三段递进,落实特色订单学徒高质量就业
校企合作双方通过多轮协商,就参与本项目的学生人数、选拔方式、选拔标准、培养目标和学生出口等达成一致,制定《基于现代学徒制的校企合作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项目方案》,为维护学生正当权益和项目顺利执行提供保障。
团队创新开展“一强基二分流三生产”三阶段递进培养模式。第一学段,通过校内学习,强化公共基础平台和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学习,夯实专业基础,强化基本技术技能;第二学段,引企入校,开展订单班宣传与选拔,引项目入课堂,校企共同实施竞赛兴趣小组、双创训练等项目,学生专业兴趣分流、职业发展方向分流;第三学段,走进企业,走进现场,在企业真实的生产项目、服务项目上“做中学,学中做”,提升职业技能。三段递进,技术逐级进阶,技能逐渐提升,培养技精、手巧、有绝活的高素质数字工匠人才。
图3定向班学生在企业的工作场景
通过校企特色订单学徒培养,学生提高了对专业的认知,学习目标更加明确。2020年初,受疫情影响,订单班采用线上+线下的混合模式,顺利完成总计20周的教学活动,其中线上16周、线下4周。
接下来,学校将继续以国家和四川省两级政府“双高计划”政策要求为行动指南,以市场模式为导向,践行产教融合职业教育发展理念,校企双方共同开展人才培养,高质量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示范引领四川省计算类专业创新改革,为西部及成渝地区信息技术产业发展增加创新动力。
编辑:崔野
相关推荐
多措并举,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教育帮扶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针对定点帮扶的青川县,组织实施了教师能力提升、基层干部能力提升、党性能力提升等专题培训7次,累计服务300余人次。
打造通信类中高职专业发展与教师发展“两个共同体”
自成立以来,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群现代通信技术“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依托“一高一新”专业技术资源优势,开展现代通信技术专业课程标准与教师专业技术素养“两条主线”协同研修,打造通信类中高职的专业发展与教师发展“两个共同体”,成效显著。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智慧教学空间
2019年和2021年期间,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结合学校发展实际,总共建成4间智慧教室,4间教室互联互通,形成教学录播一体,线下教学资源线上化,在教学、会议、培训等领域充分考虑物理空间和硬件设备的统一融合,发挥“小空间,大智慧”的作用。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立足专业育人才依托行业促就业
立足专业特色,依托行业优势,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构建“举旗定向、内外联动、全程育人、精准帮扶”就业帮扶长效机制,多措并举促进就业工作。
搭建校企协同创新平台,孵化5G+AIoT技术应用创新
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乘势而上,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建立创新平台、孵化技术创新、承接技术服务,努力补齐专业群科技创新短板,技术积累与技术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四川邮电职院厘清专业群组群逻辑 重构“平台+模块”课程
“双高计划”专业群如何建群,才能更好的发挥专业群组群效应?如何设置课程模块,才能更好的再造专业群产业适应性?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通信技术专业群,通过优化建设路径,为推进人才高质量培养提供了创新的解决方案。
传承红色电信精神 课程思政培根铸魂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践行“三全育人”教育理念,实施育训并举,聚焦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建设重点、难点、前瞻性问题,发挥央企办学优势,聚焦机制建设,探索创新,形成了以“传承红色电信精神”为核心的课程思政建设实施方法,落地见效。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探索开展线上实验实训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年建设和积累,建成了包含国家级移动通信虚拟仿真实训中心等一系列虚拟仿真实践教学环境和资源,并通过有效组织及教学实践,形成了建设虚拟仿真等实践教学资源,开展线上实践教学的成功经验,有效保障了教学运行。
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2022年3月,四川邮电职院经济管理学院教师党支部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在开展全国高校第三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建设过程中,经济管理学院构建党建工作机制,打造支部战斗堡垒,发挥项目示范效应,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聚焦校企共建共赢,合作开发综合化维护课程
四川邮电职院经过充分调研,与四川省通信产业服务有限公司共同开发四川电信集约化现场维护技能培训课程体系及教学资源,面向西部区域通信运营商开展员工培训,并将课程培训内容移植转化为学历教育实训课程,解决了员工队伍难以及时适应企业转型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