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铁道兵精神培育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
2021年5月3日,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国际交通学院的杨新伟老师吃过晚饭便早早打开电视机,等着收看中央一台晚十点播出的《晚间新闻》。
当庆祝《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签署20周年专场音乐会的画面出现时,他更是瞪大了眼睛,努力在会场中寻找那个熟悉的身影。
他知道已经阔别近三年的学生马英凯作为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优秀学联骨干就坐在俄罗斯莫斯科大剧院参加这场盛会。
“镜头太快了没看到,但我知道人群中有他。”杨新伟的语气中有点遗憾,但提起自己的学生又是一脸的自豪,“俄罗斯交通大学所有的留学生只有一张入场券,学校给了马英凯。”
五年前,无论是马英凯还是他的26个同伴,都不敢想象能有今天的成就。
2017年,作为石铁院国际交通学院的首届学生,他们的选择不仅被亲友同学质疑,自己内心也是充满了忐忑。在很多人眼中,高职本身就是低分考生的无奈之选,只是学得一技之长傍身而已,出国深造更是他们不敢想象的事情。
此前,高职举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在河北还是空白,放眼全国也并不多见。究其原因,既与高职院校的办学层次有关,也受学生的语言学习能力的影响。
国内外高校在推进合作办学项目时通常会选择同等办学层级,甚至世界排名相近的学校,而国外往往没有专科层次的设置。
面对外界的不认可,带着铁道兵“血统”的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又拿出了“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铁道兵精神。
“我们对学校的专业培养能力是有信心的,他们不了解我们,就请他们来考察来感受;原有的教材与项目‘水土不服’,咱们就合作开发新教材;学生没有语言基础,咱们就从零开始教,只要想把事情做成,办法总比问题多。”国际交通学院院长高少强谈起当年推进学院与俄罗斯交通大学交通学院合作的艰难历程时,总是举重若轻,信心满满。
也许正是这样的师承,学生马英凯说起自己的经历也是一样的语气,“人只要有个目标,努力就行了,没有天上掉馅饼的事。”谁能想到,如今侃侃而谈的他当年高考成绩还不到300分,谁能想到,五年后他考上了研究生。
2021年7月,石铁院国际交通学院首批赴俄的27名学生中已有12名学生通过俄交大研究生入学考试,将于9月开始攻读硕士学位,其中2人正在中铁16局俄罗斯地铁项目部实习。
为学生搭建更广阔的平台,为国家培养轨道交通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正是石铁院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的初心。服务“一带一路”倡议、助力中国铁路“走出去”战略始终是石铁院义不容辞的使命。
目前石铁院牵头承担了河北省教育厅与德国国际合作协会国际合作院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并与德国WBS教育集团等企业签署合作备忘录,与印度尼西亚科技学院、美国马斯卡廷社区学院等10余所海外大学签署了培训项目合作协议;为安哥拉、菲律宾、沙特等地的中国“走出去”企业培训了大批技术人员。
同时,学院作为河北省高职院校唯一一所“国际汉语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单位,正在大力推进国际汉语师资团队建设。
编辑:牛春莉
相关推荐
硕果飘香振兴路 电商助农乡村兴
“青衿之志,履践致远”。2022年7月,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社会实践小分队——科创振兴团,以“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智慧乡村”为主题,在衡水故城县、武邑县开展实地调研计划。在调研启动前,团队成员就做足了功课,他们提前查阅当地农业发展水平、交通运输、主流产业以及营销模式的基本情况,认真分析研判,带着问题,携着建议出发。在衡水市故城县的智慧农业园区和农耕运河文化研学区,当地种植技术人员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智慧农业的概念和意义,并详细介绍了种植大棚使用的无线传感传输系统是如何实现智慧农
铁路“蜘蛛侠”孟荣:在梦想的轨道上奔驰
铁路“蜘蛛侠”,这是孟荣的新绰号。铁路“蜘蛛侠”是铁路接触网工的别称,工作时他们的身体几乎完全悬空,全身的重量都悬挂在只有拇指粗细的承力索上,对电气化铁路上的空中供电设备——接触网进行检修。尽管这是一项高危作业,但他们身轻如燕,在纵横交错、状若蛛网的铁路线上全神贯注地工作,确保运输大动脉的安全畅通。毕业于石家庄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孟荣,是该校电气工程系的学生。孟荣从小痴迷于研究火车,单是收藏的火车头小模型就有近百个。火车飞驰为什么需要铁轨、它靠什么产生动力、不同样式的火车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