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当地需求,服务乡村振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助力平潭文旅产业发展纪实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是平潭综合实验区内唯一一所高校,学校以服务平潭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为起点,特别设置文化创意与旅游学院,以服务平潭文旅产业发展,打造智慧旅游专业群和数字创意专业群,从培养文旅人才、开发文创产品、服务乡村振兴等方式,多措并举,助力海岛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
学院积极组织师生深入平潭18个乡镇开展调研,梳理出平潭乡村旅游普遍存在的问题,结合当地农村“空心化”、乡村旅游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宣传手段单一、文创产品缺乏等问题,因地制宜,形成一系列针对性解决方案。
文旅学子赴平潭开展实地调研活动
为扩充平潭当地的文旅人才,学院实施“平潭文旅产业乡村人才培养计划”,开展乡村人才学历提升和技能培训,畅通职业教育培养渠道。学院依托“二元制”、“五年一贯制”、“订单班”等项目,与平潭旅游集团、平潭民宿协会、平潭酒店协会、平潭广告协会合作,形成了“政府买单,量身定做,联合培养”的乡村文旅人才培养机制,连续3年向在地文旅行业培养文旅产业乡村人才300余人。
通过技能培训、技能鉴定、文化讲座等方式为平潭东庠乡、大坪村、猫头乾等文旅产业重点村的从业人员,提供包括民宿经营管理、餐厅服务、接待礼仪、导游讲解、文创产品设计、新媒体传播等技术技能培训。2019年至今,完成含导游资格证、礼仪专项资格证书在内的技术技能培训与鉴定632人,为3个乡镇文旅单位提供专项技能培训8场,培训人数达2361人。
送教入乡--平潭贝雕文创产品设计与制作
学生为平潭芦洋脐橙提供产品包装设计
学院积极与芦洋村、猫头乾、东庠岛、北港文创村开展项目合作,在农特产品包装、旅游产品策划、文化宣传等方面为在地文旅企业提供了一系列技术服务,用创意设计提升产品形象,以新媒体传播助力产品推广,有效地提高了农特产品的附加值与销量,为当地村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
引导乡镇挖掘当地传统文化,丰富乡村旅游产品业态。学院组织师生深入乡镇,开展非遗文化普查及活化。成立以“吴芝生软木画大师工作室”、“詹胜贝雕大师工作室”为代表的非遗文化工作室集群,将国家级、省级、区级非遗文化带进校园,邀请大师手把手传授非遗技艺,通过主题研学向当地乡镇小学提供文化体验服务。
平潭非物质文化遗产“藤牌操”、“贝雕”的商业应用
2019年8月,学院与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发展委员会、平潭综合实验区旅游集团有限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培共育乡村文旅人才,该项目为300多名在地文旅行业从业人员,提供了进入大专学习的机会。
以文化创意赋能产品开发,形成有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通过指导村民对农特产品的包装升级、制作宣传短视频、开通抖音等直播平台等方式,拓宽了旅游产品销售渠道。以平潭芦洋村脐橙销售为例,包装升级后,在农产品销售效益上,先后为村民增收近1000万元。
编辑:李静
相关推荐
《匠心引路人》:五化协同、三培三立、一体双联,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产业加速融合,人才培养如何进化?教学改革在即,各方合力又该如何凝聚?《匠心引路人》与您一同解密2022年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获奖项目《五化协同 三培三立 一体双联:测绘地理信息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融入平潭 服务乡村
福建平潭,一座新兴的国际旅游岛,这里旅游资源丰富,然而旅游产业的开发却并不均衡。 2018年,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部分院系搬迁至平潭办学,文旅学院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问题,于是师生们着手进行调研。 乡村的需求很快就化作了学校的行动。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任教师成为了“科技特派员”,用专业知识、技术,助力乡村振兴。
新时代工匠精神践行者陈泽民
陈泽民在校期间获得国家奖学金等在内的奖项几十项,其中与创新创业相关的赛项(含省级、国家级赛事)就包括了十几项。其参与的创业项目《双创专机——新型引导轮压装机》在第三届中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高职组)一等奖。 毕业后他选择了创业,组建了8人核心团队,把技术放在最重要的位置,致力于新型引导轮压铜套机的技术优化,逐项解决传统引导轮压装机产品存在的问题,聘请专家、学者指导,不断攻克技术上的难题,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