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四个“+”打造四条链,赋能区域产业发展
围绕聊城市委、市政府“聚焦聚力创新驱动,重塑产业发展新优势;聚焦两大循环,提升城市在产业链价值链分工中的参与度和地位”的战略部署,作为山东省优质高等职业学校立项建设单位,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践行“扎根聊城,服务聊城”神圣使命,围绕提高新时代职业教育供给质量做文章,精准做“+”法,实施四个“+”工程:集团+、专业+、技术+、红色+,打造赋能产业四条链:人才链、专业链、服务链和育人链,破解聊城市职业教育人才供给不足、专业匹配滞后、技术服务乏力、培养质量不高、吸引力不强系列瓶颈难题,在欠发达地区探索出一条“立足当地、抱团做大、集群供给、精准赋能”的新路子,用实践诠释了“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形成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聊职样板”。
“集团+”:对接产业打造人才链
实施“集团+”工程。学院牵头建立聊城市第一职业教育集团,是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培育单位,有理事单位72个,包括1所高职院校、3个协会组织、14所中职院校和54家企业。按照“集团+”的理念,发挥集团的平台作用,统一整合各中高职学校的资源,发挥集聚效应,破解职业教育供给规模小、专业同质化和人才成长通道不顺畅、职业教育体系不完善的问题,为聊城市产业抱团赋能。
一是“集团+产业学院”,实施“企业主导型”培养模式,定制企业需求。为中通客车、东阿阿胶、乖宝宠物食品集团等量身定制培养模式,建立了“企业主导型”的中通学院、阿胶学院、乖宝学院。将学院搬到企业中,将企业设在学校里,建立“国家、省、校”三级现代学徒制试点体系,实施校企双主体育人。“企业主导型二级学院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获山东省职业教育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集团理事长徐龙海在全国职业院校产教融合研讨会上做专题发言。山东省教育厅全文报道“聊城职院实体化运作职教集团 助力轴承产业转型升级”,并作为典型经验在全省推广。
二是“集团+贯通培养”,实施集团内贯通培养,做大人才供给规模。打通梗阻,实施“2+2+1”中高职贯通培养、“3+2”专本贯通培养,建立技术技能人才“中高本一站式”成长成才通道。目前,职教集团共建专业41个,各职业院校年招生总人数已突破3万人。2021年,院校毕业生1.6万余人,其中在聊城市就业比例达40%左右,为该市打造制造业强市和创新型城市建立了战略人才“蓄水池”和生力军。
三是“集团+交流平台”,打造系列高端论坛,做新产教融合交流平台。学院先后承办了全国职业教育赋能聊城先进制造业暨职教专家进企业现场会、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2020年秘书长扩大会议、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山东省职教集团联盟年度工作会议等,齐聚职教专家、企业高层共商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发展事宜,打造了产教融合交流平台。组织省内外职教专家到高新区和临清市进行了现场考察,为聊城市产业发展把脉献策。
“专业+”:对接产业打造专业链
实施“专业+”工程。对接聊城市产业链重构专业群,优化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完善专业建设保障机制,破解了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不紧密、设置与调整滞后的问题,无缝隙匹配我市产业。一是“专业+专业”,打造4+N专业群。围绕聊城新旧动能转换九大产业,重构医养健康、精密智能制造、现代农业服务、网络安全技术四个高水平专业群,带动其他专业群协同发展,优化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建立专业群标准,建成了一批适应聊城产业发展的专业集群。二是“专业+机制”,建立专业群“六个一”培育机制。打破原有系部、专业壁垒,每个专业群由一位学校领导牵头、组成一个工作专班、成立一个研究机构、融合一个产业(基地)、形成一套制度和运行机制、配套一笔专项经费。经过持续建设,医养健康专业群2021年被立项为山东省高水平专业群。学校获批国家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1个国家级生产性实训基地、1个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3个国家级骨干专业、并主持1个国家级教学标准、1个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以上12项。
“技术+”:对接产业打造服务链
实施“技术+”工程。政企校共建“一中心两平台”:聊城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平台、企业技术服务平台等,破解技术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为产业打造技术服务链。
一是“技术+工业互联网”,打造工业互联网赋能平台。与高新区、海尔卡奥斯、青软集团共建山东省首家海尔卡奥斯工业互联网学院-聊城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下设工业互联网示范线体验、教育赋能、科研、创新创业四大功能板块,为市属企业打造集体验、展示、科研创新、应用推广、创新创业和人才培养示范等功能为一体的赋能平台。
二是“技术+乡村振兴”,打造“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平台。成立乡村振兴学院。整合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建立了由企业专家、省市科技特派员、校内技术专家的“乡村振兴”科技帮扶团队。和临清市牧青种植家庭农场对接,帮助牧青农场冬暧式大棚蔬菜每亩效益提升2000余元,吸纳周边农户用工1500余人次,年人均务工收入增加5000多元,并成功申报为山东省省级示范家庭农场、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乡村振兴示范站、山东省智慧农业应用基地。王闯教授主持山东省重点研发项目《基于循环式水肥一体化的番茄高效基质栽培技术体系的集成与应用》,获取纵向资金437万元,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力量,为乡村振兴带来惠民实效。中国教育网、新浪网、山东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对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的做法进行了专题报道。
三是“技术+企业服务”,打造技术服务创新平台。整合优质科研和技术资源,建成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1个省级高等学校应用技术优质协同创新中心、2个山东省职业教育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13个聊城市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的基础上,整合建成技术服务创新平台,覆盖现代农业、新能源汽车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商贸服务、文教旅游和医养健康等六大新动能产业,为区域行业企业转型升级及产业发展搭建良好的技术研发与服务平台。依托平台先后承担了全国轴承保持器单项冠军企业—“金帝集团”的订单班培育项目、200万元的冲压产线自动化研发项目以及七类轴承保持器单项冠军企业—“鲁珠精密保持器有限公司”的产线工艺优化研发项目;承担了“中瑞轴承”数控加工程序开发项目,助力金帝集团、山东宇捷轴承(全国轴承单项冠军企业)成功升级为山东省瞪羚企业,为企业直接争取项目资金200余万元;协助山东天工集团在疫情最吃紧的关头改造两条口罩生产线,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驰援我市疫情防控。
“红色+”:对接产业打造育人链
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挖掘革命老区深厚传统、发扬孔繁森精神发源地的独特优势,探索地方红色文化植入三全育人新路径,破解三全育人的载体和路径难题。
一是“红色+育人平台”, 打造党史学习教育平台。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建成了鲁西“四史”主题教育馆、生命与健康科学馆、聊城市网络安全智能(仿真)综合性公共实训中心,开辟了校园长征路,建立孔繁森精神与红色文化研究院,打造了“一院三馆一路”党史学习教育平台,着力打造行走的思政课堂,让党史学习“活”起来、“动”起来。
二是“红色+育人新载体”,实施“六个一百”工程。学院依托平台、结合聊城实际,启动了党史学习教育“六个一百”工程(即100集“聊城党史上的今天”微视频、100个党员访谈视频、100个聊职学子心中的英模、100部红色书籍、100部红色电影、100首红色歌曲),用好红色资源、传承红色基因、讲好聊城红色故事。红色教育先进做法被《中国教育部》、《大众日报》、今日头条、新浪网等多家知名媒体进行报道。学院思想政治课教学部党总支被中共中央组织部表彰为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学院团委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荣誉称号;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校园文化“一院一品”品牌、职业院校关工委“十佳创新案例”、山东省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基层党组织、高职院校网络思政工作创新示范案例,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5项、二等奖18项,山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16项,全国“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铜奖1项,山东省科技创新大赛金奖2项。
相关推荐
聊城职院应急管理学院 搭梁建桥,护航学生就业之路
近年来,聊城职院应急管理学院加强政企合作,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从找好岗位“梁”、架好信息“梁”、备好人才“梁”三个方面入手,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全力以赴做好学生就业服务工作,促进学生实现高质量就业。
教师发展的“聊职特色”:立师德、强引培、重管理、树新风
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工作,深入人才强校战略,以“一个中心、三大机制、四大工程、六项计划”,全面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产教融合打造四条链 校企合作为产业赋能
近年来,聊城职业技术学院聚焦聊城市关键产业转型升级,聚合制造产业链中的“专精特新”企业,以聊城市工业互联网产教融创中心为抓手,四方融通打造四条链,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推动教学教学改革,全面提升服务发展能力。
紧扣超硬材料特色产业 产教融合协同发展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紧扣超硬材料这一特色产业,通过产教融合实现了校企的协同发展,也为学校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动力。
凝聚全员全程育人力量 助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聊城职院商贸服务专业群针对学校双创教育平台不完善、课程体系不丰富、实战项目不足、服务保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系统设计“全员全程”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过研究实践,成效显著。
营造真实场景 培养具有双创能力的企业管理人才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依托专业核心课程《工商模拟市场实训》,连续十年举办“互联网+”商贸服务运营大赛(工商模拟运营大赛),为商贸服务类专业营造真实场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办企业、引项目等提升学生企业管理能力。
聊城职院对接阿胶产业集群 助力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山东省“十强”产业、“新时代兴聊十大工程”和“六个新聊城”建设,面向阿胶产业集群,实施知识更新工程,开展技能提升行动,成立“东阿阿胶学院”培养懂药学、能制胶、辨真伪、会营销、知健康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体育心 聊城职院构建学生早操管理“四化”模式
在学生早操管理工作中,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按照固化为制度,细化为标准,优化为项目,内化为品格的“四化”模式,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构建基于分类管理的绩效考核体系 激发教师队伍内生动力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绩效考核分配办法,以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评价为基础,建立了以业绩贡献为核心的薪酬体系,同时坚持“以岗定薪、责薪一致、按劳分配、优绩优酬”的原则,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导向作用,激发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打造“数商兴农”乡村振兴人才培养模式
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依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项目,组建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以服务农村电商开展、农村物流配送、农产品标准化和农产品电商化为基础,以人才培养和产学研创促进乡村产销衔接,分析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加工到农业电商品牌打造的农业服务产业链,依据岗位需求整合产业链中前端的园艺技术、绿色食品生产技术专业,中端的电子商务专业,末端的物流服务与管理、市场营销专业,形成以“数商兴农”为特色的现代农业服务专业群,落实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生根。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