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行企共筑天使摇篮——助产技术虚拟仿真中心创建与应用的实践探索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确定了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任务。在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的当下,职业教育各级各类学校教育信息化已进入了一个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新阶段。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中央有关教育信息化战略部署的指导下,根据医学教学实践需要展开了实践探索。
借力研发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
学校以牵头成立的“母婴健康服务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为平台,发挥助产专业教育教学人力资源优势,借助企业的研发实力和支持服务能力、行业的临床技能优势,在医院助产专家的指导下,与福建水立方三维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合作研发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借助图像和直观生动的3D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
除辅助操作系统外,学校第一期开发了“平产接生”、“分娩机转”等九个模块的虚拟仿真软件,并应用于实际的教学中,第二期“胎吸术”等八个模块的虚拟仿真软件也已完成并推向市场。
不同模式下的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
协同建设助产技术虚拟仿真中心
以建设福建省示范性高职院校为契机,学校在开发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的基础上,协同校行企共同设计方案,合作建设国内首家规模最大,设备先进的助产技术虚拟仿真中心。
中心由四面融合的沉浸交互式 CAVE 教学区和虚拟现实、增强现实教学区组成。 配备 3D 立体显示屏、3D 图形工作站、全息 3D 学习操作平台、背包式 VR 专用电脑、空气触摸交互系统、助产桌面三维仿真软件等设备和软件。
中心可以满足学校助产专业、护理专业、临床专业等学生助产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助产专业课程的教育现代化和教学信息化水平达到省内一流,国内领先。同时,中心也为本地及周边地区助产技术人员的继续教育提供教学、培训服务,为国内助产专业教师开展实训教学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和渠道。
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教学区
构建理虚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以助产技术虚拟仿真中心为平台,学校探索理虚实一体化的助产专业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通过在校专家工作站和校院合作名师工作室的建设,纳入行企业优秀人才,从专业建设、虚拟仿真教学研究、校企合作机制创新、教师能力提升等多方面开展活动;依托在医院的教师工作室建设,实现了专业与行业的良性对接,建立了医院和学校实时沟通的有效渠道,提高校外实践教学质量;骨干教师、青年教师通过入室工作,加强了自身临床实践,把临床工作过程中的典型案例、操作规范及时反馈到课堂,使理论、虚拟与实践融为一体,促进行业需求融入人才培养环节。
学生在助产技术虚拟仿真中心上课
助产虚拟仿真技术成果获推广
学校助产专业建设团队与软件公司共同研发了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应用直观生动的3D 虚拟现实技术来展示抽象的教学内容,实现三维交互式教学和评估,使技能性知识显性化、趣味化、又可操作、易实现,有效解决助产专业核心知识抽象、难理解、难学的问题,破解助产技能实训“难看到、难动作、难呈现”的“三难”问题,成为国内应用于解决分娩机制等产科知识难点的首创软件,已获实用新型专利3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项,申请发明专利2项。
在助产虚拟仿真中心的建设中,学校从更高的站位重新优化实训基地的布局,形成虚实结合的现代化技能教学、实训模式,提高专业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助产现场实践能力,推进高技能人才培养手段的信息化、现代化,大大提升了专业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在此基础上学校申报的《助产专业核心课程立体化建设与实践》教学成果,获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此外,助产技术虚拟仿真软件已经多次在全国性助产学术会议上展示,得到全国高职院校助产专业同行的广泛关注,多家省外学校来学校观摩软件应用情况。重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上海东海职业技术学院、新疆维吾尔医学高等学校等近10所院校购买该软件并应用于教学中。项目建成以来,吸引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福建医科大学、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福建省卫生职业技术学院等20多批国内外高校、共400余人前来参观、交流,获《福建卫生报》、《泉州晚报》、《东南早报》等多家媒体报道,提升了学校知名度,产生良好的社会辐射作用。
编辑:韦东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