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高铁“六铁一全”特色人才培育模式创新与实践
中国高铁,已成为中国速度、中国名片的代名词,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四纵四横”高铁网已全面建成,“八纵八横”高铁网正加密成形。从建成世界首条高寒高铁起,经过10年发展,我国现已建成7条高寒高铁线路。高寒高铁是在高纬度或高海拔区域,极寒气候条件下的高铁线路,风雪严寒不再是高铁禁区,中国用领先的高铁施工技术和安全的运行性能,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高铁技术的新高度。然而高寒高铁是交通运输领域的新生事物,高寒高铁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标准、人才培养规格、人才培养方案等都没有现成模板可寻。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位于东北高寒地区,学校积极响应国家高铁新技术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始终秉持“根植铁路,服务吉林,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坚持“质量立校,特色兴校,人才强校,文化荣校”的办学理念,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国际化办学深入开展”的办学特色,坚持“打造高寒高铁工匠人才育训高地”的办学基点,创立了“高寒高铁新时代工匠‘六铁一全’特色育人模式”。
创立“高寒高铁”育人新理念
学校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基于高寒高铁新时代工匠人才培育探索与实践,结合铁路行业特色以及高寒区域特点,首创“六铁一全”育人新理念,即在“五育并举”下,注重红色传承,突出铁色淬炼,强化特色打造,使学生具备“铁一般信仰,铁一般意志,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铁一般本领,铁一般体魄”,取得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达成了吉铁院“六铁一全”特质学生目标。用铁一般信仰铸魂,做到铁心向党,筑牢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用铁一般意志强基,做到铁骨铮铮,筑牢志坚如铁的优秀品格;用铁一般纪律正风,做到铁纪如钢,筑牢令行禁止的严明作风;用铁一般担当尽责,做到铁肩担道,筑牢强国有我的使命责任;用铁一般本领立身,做到铁般技能,筑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用铁一般体魄固本,做到铁炼成钢,筑牢健康第一的生命理念。从而实现了精准培育和特色培养,创新了“高寒高铁”育人的新理念。
以行业需求为出发点,建立育人新标准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东北区域内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哈尔滨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辽宁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合作,通过成立“东北三省‘两局三校’合作发展共同体”,广泛调研高寒高铁建设标准、运行标准、维护标准和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标准,形成制定了高寒高铁领域的13个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填补了高寒高铁领域教学标准空白。
以政策为导向,明确育人新要求。
学校基于高寒高铁行业对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提出的新需求,通过全面梳理高寒高铁技术技能人才岗位特点,制定高寒高铁全部岗位人才培养规格表,构建高寒高铁重要岗位的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响应高寒高铁新技术发展对人才培育提出的新要求。
以资源整合基础,强化育人协作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通过国家“双高计划”、国家优质校、国家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等重点建设项目实现了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通过探索跨分院实践教学管理协作体,制定教学资源共享清单,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与配置,让高寒高铁专业知识辐射所有铁道类专业,提供给学生在第二、第三课堂广泛使用、能帮助和促进高阶思维能力产生的信息、技术和环境。通过建立高寒高铁专业群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打破专业壁垒,使得高寒高铁专业资源全部汇聚到综合基地,制定跨专业授课计划,让所有高寒高铁专业群学生在学习铁路常识时进行核心技能培育,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和学生的知识绩效表现。学校通过对教师进行观念整合、管理服务制度整合、育人激励机制整合、反馈调控体系整合来充分强化育人新资源对高寒高铁育人成效的贡献力度。
以企业需求为出发点,构建育人新体系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强化育人资源向优势专业汇集,提升办学规模经济。学校通过优化专业布局,向铁路局急需的铁道机车、动车组维修等专业扩大招生计划,保障高寒高铁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数量。在已有专业群内进行师资力量整合,优化授课教师职称结构、扩充企业兼职教师师资库等方式提升高寒高铁企业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质量。
学校从2007年哈大高铁线路的开工建设,师生就参与其中。学校超过85%的毕业生到全国18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就业,其中有40%以上的毕业生从事高寒高铁相关技术工作,他们当中产生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路技术能手、火车头奖章、全路青年五四奖章、全路新长征突击手、全路最美青工等荣誉获得者。学校被誉为“高寒高铁技术技能人才的黄埔军校”,为全国高寒高铁的建设、运行和维护提供了人才支撑。学校是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培训基地、全国地方铁路协会培训基地,每年为铁路行业企业员工技能培训超过10万人。学校创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东北亚高铁学院”与北京交通大学合作共建高寒高铁国际留学生实践教学基地,培养了“一带一路”36个沿线国家的铁道部门官员、铁路专业技术人员和留学生。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逐梦前行,初心不忘。根据《新时代交通强国铁路先行规划纲要》等国家战略规划,到2030年全国铁路网将增至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铁7万公里左右。高寒地区铁路网将增至8万公里左右,高寒高铁线路长度将增至2万公里左右。中国高寒高铁的道路,还在向着远方不断延伸,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必将为中国高寒高铁的高质量发展、领跑世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编辑:赵许江
相关推荐
践行教育家精神 涵养新时代“良匠之师”
他曾长期工作在轨道交通企业一线,凭借惊人的毅力练就工匠绝活,技术技能问鼎全国,为铁路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为铸就教育强国梦想,他就是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莫建国老师。执教十余载,他用执着和坚持践行教育家精神,在职业教育行业创造多项突破,取得多项成果。 以“心有大我、至诚报国”涵养理想信念莫建国心怀“国之大者”,把握大势,敢于担当,善于作为,从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高度,深刻把握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规律,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他在铁路一线工作18载
《梦开始的地方》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薪火赓续 砺器达才
薪火赓续、砺器达才,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源铁路而生,随铁路而长,助铁路而强。在七十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根植铁路,立足吉林,服务全国,面向世界”的办学定位,全面落实德技并修、育训并举的育人理念,打造形成“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入合作、国际化办学深入开展”的办学特色,为国家经济建设和铁路事业大发展提供了人才和智力支撑。
钻研技巧护万里高铁 倾付匠心育桃李芬芳
现任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高铁综合技术学院院长的莫建国,是铁路和职教的双料专家,在全国职业教学和铁道信号领域提起他,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点头称赞。他曾在铁路一线工作18年,练就故障处理“四步”绝技,参加比赛夺得全国冠军,训练的职工获全国状元,指导的学生蝉联全国第一,为校“双高”和“升本”创造多个“零突破”,在专业建设、教学能力、学生竞赛等方面都取得突破性成绩,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少年工匠。1998年8月,毕业后的莫建国来到铁路系统。他在工作中投入了满腔热情,在“望、闻、绘、测”中突
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专业立样 匠心育才
莫建国,曾在铁路一线工作18年,是铁道信号专家,也是全国技术能手,仅凭设备动作的声音就能判断故障所在。 2016年,他来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开启了自己的职教生涯。 从一线的技术专家,到一名平凡的教师,起初,莫建国并不适应。 闲不住的莫建国,将自己对铁路工作的那份执着带到了专业教育中,发挥所长,从自己最擅长的技术入手,带领学生参加技能大赛。
校企联动打造专业样板 多元融合共育高铁英才
高铁是中国的一张“靓丽名片”。为与国家新一轮高铁产业的“新技术、新标准、新型生产方式”同步升级,对接高铁“集约化”生产方式下的新知识、新岗位变化,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对专业群进行“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顶层设计,面向智能控制领域,将高铁综合技术学院升级,构建了高铁智能综合控制专业群,用“校企互助建样板、行业共享用样板”的做法,以“小样板”建设促成专业群服务企业升级,实施“培育模式、课程体系、实训条件、教学水平”四个教学维度下的十个系列样板建设,采取“从点到面、从小到大、从内到
吉林铁道职院莫建国:从“千里眼”到“引路人”
讲述吉林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国务院特殊津贴、茅以升科学技术奖、全国技术能手、全国大赛第一名、全国铁路青年科技拔尖人才、国家级大师工作室负责人等众多称号的莫建国老师的感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