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十大工程”共绘同心圆 “三全育人”筑梦新时代

2022-04-25 来源: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刘春丽

“我从没想过自己可以如此幸运,从西藏昌都一个小县城,来到全国最先进的医院学习。我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实习机会,毕业后到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以仁心仁术造福人民造福西藏的基层群众。”

2021年5月29日,白玛拉吉踏上了南下的列车,奔赴南京鼓楼医院实习。

像白玛拉吉一样,心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扎实学好专业知识,希望学有所成建设家乡的少数民族学生,在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在读学生中有1885人,其中藏族学生1544人。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用温暖和爱欢迎千里求学的他们,根据他们的学习基础、生活习惯、身心发展特点积极探索少数民族高职生的人才培养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学院2017级毕业生全部回到西藏工作,其中45人考取事业单位编制;2018级毕业生中已有255人在西藏工作,其中77 人考取事业单位编制。

将立德树人放在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落实在人才培养工作的方方面面,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学习生活的点点滴滴,“十大工程”共绘同心圆,“三全育人”筑梦新时代,是淮北职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少数民族高职生培养上探索出的提质培优新路径。


实施“同向同行”工程,推动课程育人

院校着力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重点探索“三结合,多形式”的思政课教学模式改革,打造具有“高度、深度、温度、效度”的思政金课。

努力探索课程思政建设新路径,全力建设安徽省课程思政示范高校、课程思政示范中心及21门课程思政示范课,让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建立彰显职教特色的“大思政”教育共同体。

在上完《护理学基础》课之后,次仁曲措感慨的说,“南丁格尔开创了护理事业,但是南丁格尔救不了疫情肆虐的西方世界。在疫情面前,逆行武汉的是共产党员,让我们战胜疫情的,不仅仅是科学,更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


实施“科教双促”工程,推动科研育人

院校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政校企共建科研育人新平台,提升学院区域技术服务能力和职业技术的辐射能力。吸纳学生做科研助理、引导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动、建立师生共同成长的团队体系。

优化学院科研管理制度,多层次健全保障体系,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选题设计、科研立项、项目研究、成果运用全过程。

2021年,小学教育专业的白玛罗宗参加了第九届安徽省“挑战杯”课外科技学术作品大赛,在老师的指导下实地研学,研究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如何在新发展理念下转型为全国文明城市,她激动的说,“新发展理念对我的家乡西藏墨脱的建设也大有帮助,我要通过学习科研,把城市变美、变强的秘方带回家乡。”


实施“笃行强技”工程,推动实践育人

院校深入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结合实际分类制订实践教学标准,适度增加实践教学比重。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各专业培养全过程,构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的多维体系,积极培育师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培养,创新实践形式,支持学生开展实践类社团活动、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培育实践育人品牌。

在学生社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社”,藏族学生美朵曲珍把西藏“非遗”藏戏脸谱和安徽“非遗”黄梅戏简谱结合起来,创立了“浮生几何茶文化工作室”,获得了2020年安徽省第九届“挑战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银奖。


实施“凝心聚力”工程,推动文化育人

院校加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长效机制建设,充分挖掘校园文化中蕴含的育人元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通过“挖掘一方文化资源,建设一个文化传承基地,建立一个文化讲坛,打造一块文化热土,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的“五个一”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切实增强师生的文化认同与文化自信,筑牢师生共同的精神家园。

2021年,工艺美术系为藏族同学谱写了歌曲《我们的歌》,达加同学在淮北市青年歌手大赛中获得二等奖。一曲《天路》在校园传唱,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唱出了同学们的心声,“民族红歌会”、“寻访家乡的红色故事”“对第二故乡淮北说说心里话”系列活动让少数民族学生增强了文化自信,增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施“红网领航”工程,推动网络育人

院校建立网络教育机制,优化网络平台建设,健全网络成果评价。完善思想政治工作网站,加强师生网络素养教育。建设校园网络新媒体矩阵,培育新媒体教育品牌,努力引导师生增强网络安全意识,遵守网络行为规范,养成文明网络生活方式,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


实施“暖心筑梦”工程,推动心理育人

院校全方位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编写校本教材,建立在线课程,开展宣教活动,强化咨询服务,实现心理健康知识教育全覆盖。高标准建设预防干预体系,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建立“院—系—班—宿”四级预警防控体系,完善工作保障,培育建设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实施“增质问效”工程,推动管理育人

院校深入开展依法治校创建活动,健全依法治校、管理育人制度体系,保障师生员工合法权益。研究梳理各管理岗位的育人元素,明确管理育人的内容和路径。建立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具体落实、教师自我约束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此外,院校坚持从严管理教职工,建立考核评价、激励监督机制,把育人作用发挥纳入管理岗位考核体系,倒逼以科学的管理模式影响和培养学生。


实施“品质提升”工程,推动服务育人

院校围绕学院发展和师生实际需要,突出精细、精准原则制定服务清单,进一步提升服务品质。在后勤保障服务中,大力建设节约型校园和绿色校园,实施后勤员工素质提升计划。在图书资料服务中,建设文献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开展信息素质教育,引导师生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维护信息安全。

在医疗卫生服务中,积极开展传染病预防等专题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师生公共卫生意识和行为习惯。在安全保卫服务中,全面开展安全教育,培养师生安全意识和法治观念。建设“智慧校园”综合信息系统,充分满足师生全方位的合理需求。加强监督考核,把服务质量和育人效果作为评价服务岗位效能的依据和标准,选树一批服务育人先进典型模范。


实施“关爱护航”工程,推动资助育人

学校加强顶层设计,构建“物质资助、精神引领、能力提升”三位一体的多元资助育人模式。进一步完善勤工助学管理办法,着力培养学生自强不息、创新创业的进取精神。结合国家资助管理系统,把“建档立卡、低保、孤儿、社会供养、残疾”学生全部纳入“关爱工程”资助群体。

在奖、助学金评选发放,贷款申请等环节,深入开展励志教育和感恩教育,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意识;深入开展诚信教育和金融常识教育,培养学生法律意识、风险防范意识和契约精神。充分利用多种渠道,宣传资助政策,宣传励志先进典型、资助育人经验,不断丰富学生资助工作内涵。


实施“崇德先锋”工程,推动组织育人

院校强化党委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各级党组织的育人保障功能,增强工会、共青团和学生会等的桥梁纽带作用,促进师生全面发展。深入实施“党建+”工程,完善党建工作评估,全面推进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

院校实施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培育建设一批先进基层党组织,培养选树一批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推选展示一批党建优秀工作案例。支持各类师生社团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培育建设一批文明社团、文明班级、文明宿舍。

编辑: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