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美职院:“结对+扶贫”助力脱贫攻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积极投入脱贫攻坚主战场,创新“结对+联盟”扶贫模式,从帮扶一校到帮扶一县,再到牵头组建“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联合全国职业院校参与脱贫攻坚,充分发挥了学校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作出了突出贡献。
“校校结对”扶教育
湖南工美职院从2015年起,结对帮扶通道侗族自治县职业中学(以下简称“通道职中”)。近五年来,学校尽锐出战,帮扶通道职中提升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一是“专业结对扶专业”提升办学水平。学校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指导通道职中对接当地产业调整专业设置,重点建设工艺美术(工艺品方向)、电子商务、服装设计与工艺3个与当地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同时,捐建高水平实训室2个、大师工作室1个、柴窑1个,选派教师175人次到通道职中支教,指导开发特色课程31门。目前,上述3个专业已成为在贫困地区起示范辐射作用的特色专业。
二是“教师结对带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学校选派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与通道职中教师结对,采取“跟班带教”“送教上门”“线上指导”等措施帮助他们提升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学校专业带头人刘小玲结对帮带通道职中的夏芳老师,该教师专业教学能力快速提升,指导学生龙倩获省级技能竞赛二等奖,实现通道职中在省级技能竞赛中获奖零的突破。学校还采取“开门培训”“送培上门”等措施培训通道职中教师387人次,使该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大幅提升。
三是“学生结对帮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学校挑选优秀学生与通道职中学生开展互帮互学结对活动,组织本校优秀学生赴通道职中,与该校学生共同开展社会实践、职教宣传周和艺术节等活动,交流学习经验和体会。学校还为通道职中贫困学生设立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累计共给119名贫困生发放奖助学金47.03万元。
“校县结对”扶产业
湖南工美职院在结对帮扶通道职中的同时,拓展帮扶范围,与通道侗族自治县结对,并与该县多家特色企业签订协议,“靶向”帮扶该县发展特色产业。
一是“培养+培训”靶向供给急需人才。学校实施“培养一生,脱贫一户;输送一人,致富一村”计划,通过单独招生和中高职衔接,共为通道县定向培养本土化人才215名;积极动员和推荐优秀毕业生到通道县就业,近五年,共为通道县输送紧缺技术技能人才89名。
二是“专家+团队”靶向提供技术服务。学校组建了由大师名师和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服务团队,定期和不定期赴通道县地方特色企业开展技术服务。近五年共为通道县企业提供咨询服务560次,为该县企业解决关键技术难题72个。
三是“研发+孵化”靶向开发项目产品。一方面,为该县企业量身开发项目和产品。学校共投资50万元,立项校级产业扶贫项目69项,组织教师为该县民族工艺品企业研发民族工艺品近620件套;与通道县15家民族工艺品企业签订长期战略合作协议。另一方面,帮助该县孵化非遗特色产业。学校组织教师到通道县开展田野调研,走访手工艺作坊32个,调研非遗传承人64人,整理侗锦、侗族服饰、侗族建筑技艺等侗族非遗技艺数字化台账3部,形成产业发展调研报告10个;在此基础上,学校投资2000万元,与该县政府共建通道侗族非遗保护与研发工作站,打造集侗族非遗传承与创新、文化产业孵化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协同创新中心,帮助该县开发特色观光旅游产业。
“多校联盟”助攻坚
为了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湖南工美职院在教育部职成司、湖南省扶贫办、湖南省教育厅支持指导下,于2018年7月牵头发起成立“全国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协作联盟”,联合29个省、市、自治区的254所院校协同开展脱贫攻坚。
一是搭建交流展示平台。主办、承办了4次经验交流会,举办了5次成果展。“四会五展”共有来自全国各地的500余所职业院校参加,29所职业院校在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350所职业院校展出扶贫成果和典型案例。
二是开展实践和理论探索。开展了4次职业教育扶贫调研,开展专项课题研究,联盟立项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研究课题40项,其中31项已顺利结题。编撰出版了《尽锐出战 精准发力——职业教育决战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报告》,编印职业院校精准扶贫经验集2本,参与编写《中国高等职业院校精准扶贫报告(2015-2020年)》。联盟成员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中国青年报》等媒体上发表了大量职业教育脱贫攻坚研究论文。
三是共同打造职业教育扶贫品牌项目。联合职业院校打造品牌项目:如联盟理事长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联盟副理事长单位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所职业院校,打造了“侗锦扶贫”项目和“M+1+N”职教扶贫项目。联合企业打造品牌项目:如杭州职业技术学院与杭州市中华职教社、西奥电梯有限公司等合作开展温暖工程“星火计划”项目,为贫困家庭培养电梯技工,创新了“免费培养、定向就业”精准扶贫模式。联合地方政府打造品牌项目:如联盟副理事长单位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多家联盟成员单位,与贵州省雷山县人民政府合作,共同打造了雷山“非遗+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联盟成员单位牵头联合职业院校、企业、地方政府共同打造扶贫品牌项目100多个,这些项目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地和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是宣传推介职业教育扶贫典型。通过联盟新媒体平台宣传推介:联盟建有微信群和QQ群3个、公众号1个、联盟网站1个,群成员达1200余人,公众号“吸粉”5000余人,“三群两网”迄今已发布职业院校精准扶贫动态、案例、论文等3200余篇,编辑发布联盟快讯52期,宣传推送了大批职业教育扶贫典型,浏览量达100余万次。通过征集整理典型案例宣传推介:联盟收集整理了贫困学生脱贫致富典型案例97个,遴选了13个典型案例报送教育部职成司高职处,遴选了65个贫困学生脱贫致富案例在“职教圆梦”栏目上宣传。通过主流媒体宣传推介:联盟向《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新华网等媒体推荐报道职业教育扶贫先进典型的新闻、通讯等近300篇。此外,联盟评选出脱贫攻坚先进集体35个、脱贫攻坚先进个人45个。通过宣传推介职业教育扶贫典型,进一步鼓舞了士气,扩大了职业教育扶贫影响。
“结对+联盟”扶贫成效显著。结对帮扶的通道职中在校学生从帮扶前的543人增加到1589人,已成为湘西地区中职学校 “领头羊”,成为该县技能人才培养高地。靶向帮扶助力通道县文化、旅游产业成为该县脱贫主产业,该县已整体“摘帽”。联盟凝聚了全国职业院校参战脱贫攻坚的合力,使之在脱贫攻坚中发挥了更大作用,被公认为“全国职业院校协同攻坚的重要推手”。学校“结对+联盟”扶贫模式与工作成效被《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高职高专网、湖南卫视、红网等28家媒体报道。学校精准扶贫典型案例入选全国教育扶贫典型案例。
编辑:杨金鹏
相关推荐
滕飞:湘西飞出的“红凤凰”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