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对接地方产业链 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2022-03-15 来源: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范泽良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要求,建设引领改革、支撑发展、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职业学校和骨干专业(群)。贵州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以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专业群”,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以专业群为基本载体,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从专业、课程、师资、实训条件、科研和社会服务、国际视野等六个维度开展建设。


图1  具体建设思路

对接“国家战略需要,地方产业需求;学生终身发展需要和就业需求”,打造“骨干专业”。以骨干专业为核心,构建专业群。通过对相互关联的专业群进行聚类,形成学校的专业集群。最终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地方产业需求以及学生发展需要”。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线,建设专业群;以专业群为基本载体,开展服务和进行相关的建设。

面向专业群,构建“底层共享、中层分立、高层互选”的课程体系,按照信息化教学需求,建设各类教学资源。

依据专业群发展需求,打造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以师资和实训基地为专业群的发展提供支撑。师资队伍和实训基地互为补充,相互支撑。

依托专业群和实训基地,以校内师资为主体,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提升创新能力;通过科研、社会服务、创新能力的提升,实现师资团队能力和层次的提高。

依托重点专业群和特色专业群,对接国际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引入境外先进的办学理念,探索实践国际化办学。通过办学国际化,提升专业群建设层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师资队伍,优化课程体系,丰富、提升教学资源;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技术技能人才,使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在贵州处于领先地位。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建设路径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立足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链,精准服务贵州大数据电子信息制造与信息服务产业链:其中集成电路技术专业服务由芯片制造到芯片应用领域,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服务由芯片应用到智能硬件领域,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服务由硬件应用到系统集成领域,现代通信技术专业服务由系统集成到通信网络领域,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服务由通信网络到万物互联领域。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通过精准对接贵州省电子信息产业链上、中、下游的集成电路设计、智能产品与信息系统、智能互联物联应用三个环节,顺利打通并全面覆盖“芯”“智”“网”链条,形成强大的聚合效应和互补效应。


图2  专业群建设路径

学校专业群的建设规划与相关产业链人才需求紧密相连,特别是与贵州省大数据电子信息和先进装备制造两大关键产业链休戚相关。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群对标电子电路产品制造与应用产业链。专业群与产业链深度捆绑、靶向明确,并根据产业发展方向及时调整专业布局,聚集资源,形成专业集群,服务地方产业,彰显学院特色。

(一)以“自建+购买”方式建设一个课程资源库

以品牌专业群为引领,协同地方兄弟院校,与企业合作、与教育研究机构合作,以自建的方式加大专业分立、专业方向互选课程和课程资源建设比例;结合学校自身实际,向教育机构、出版社、服务平台购买通识和专业基础课程资源。最终建成重点突出、布局合理的课程资源库。

(二)着力建设四个实训和创新实践基地

立足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工科人才的培育,补充工管结合知识和交叉学科内容,以企业运营管理、供应链管理、生产运营管理、数字化管理、数字营销管理、工业互联网平台等基础知识体系为核心打造的多学科共享公共实训基地。

拟与新道等教育企业合作,立足智能制造,通过AR/VR技术设计,进行全场景进行教学化设计,构建的软硬件一体化全景虚拟仿真训练中心,打造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训基地。满足新专业集群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实践场景与教学需要。

以系统集成、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数字孪生、智能化技术应用等为基础,校企深度共建智能生产、智能物流和智能服务一体化的开放式全场景产学研实训基地。通过教学云平台,将产教融合实践应用成果进行分享,共学习者自主学习。

与地方或行业知名企业合作,在校内建设部分生产工段或产线,或在校外企业指定生产车间联合,同时引进国际技术标准、行业标准、企业项目和企业教师,探索行业学院、校企研发中心、多主体共建产业化学院,共同培养人才。

通过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深化实践教学体系改革,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应用科研创新转化等方面取得突出成效。


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以“三线·军工”文化教育为引领,将素质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以“工赛研”平台和专业培养平台为支撑,实现“教学场所与生产车间”“课程标准与岗位标准”“实践项目与技能证书”的融合,按照“基础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工程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服务能力培育”四个阶段开展人才培养,深化党建思政教育,保障人才培养的政治方向,构建“两平台、三融合、四阶段、一保障”的2341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数智赋能,着力将学院打造成为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图3  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

推进1+X证书制度,深入实施“厚基础、宽口径、能力强、素质高”的“两平台、三融合、四阶段、一保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重构专业群课程结构,在全校范围内构建“通识共享、基础交叉、专业分立、方向互选”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以品牌专业群为引领,打造工科底色、工管结合、数智赋能、跨界融合特色课程体系。根据产业发展、专业群招就业情况和对学校办学特色支撑能力,构建专业群诊改机制,形成专业设置随产业结构变动调节的自我完善机制,不断提高专业群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匹配度和支撑度。

编辑:牛东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