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创新职教服务机制 振兴乡村建设

2022-03-15 来源:皖西经济技术学校 作者:王振中 王秀江 韩家友

霍邱县位于安徽省西部大别山地区,淮河岸边,国家蓄洪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国家首批商品粮基地,革命老区、人口达170万的农业大县,产业结构单一,经济发展滞后,贫困人口多。

多年来,皖西经济技术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人才技术优势,科学分析调研报告,精准识别贫困类型,科学分析致贫原因,科学分析农产品市场供给侧特点,创新服务机制,结合市场和贫困家庭实情,广泛开展农科技培训,改变贫困户传统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引导扶贫户转变思想观念,激发内生力量,积极开展“三农”科技扶贫、产业扶贫,加强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拓宽致富渠道,促进贫困户增产增收。

截止目前,学校扶贫对象三流乡马南园村已经全部脱贫,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超过10000余元,特色农业得到进一步发展,其中养鸡、养鸭、养猪专业户达1365户,龙虾养殖达611户。因此,三流乡还被誉为安徽龙虾第一乡,入住企业15家,“公司+农户+学校”集体经济模式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了城乡融合新发展。


拓宽扶贫工作创新思路

首先,创新对话形式,科学调研扶贫村、扶贫户的方法,保证调研材料的真实可靠,甄别扶贫户贫困类型,了解致贫原因;调研扶贫村、扶贫户水源及分布状况、土地结构、土壤酸碱度和农业结构;农民主要收入来源;了解农副产品销售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出行情况;了解当地居民居住条件,了解当地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等等,整理农业优势资源并登记造册,初步掌握扶贫村经济概况。

其次,了解扶贫村、扶贫户产业结构、劳动力结构、农户知识结构和技术特长。

再次,深入调查农副产品供给侧特点,帮助农户掌握特色农产品市场运营规律,增强贫困户市场意识。

第四,大力宣传党的扶贫政策,帮助扶贫户转变思想观念,了解惠农政策。

第五,科学制定脱贫方案。并梳理、分析、总结学校几年来扶贫工作经验,为地方政府提供扶贫脱贫、乡村振兴实践支撑。

调查研究解决实际问题

学校农村技术培训小组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认真调查研究,综合分析,按照学校党总支要求,结合扶贫村、扶贫户实情,解决实际问题。

1. 解决贫困户不了解党的扶贫政策

贫困户知识水平大多数比较低,对新闻报道不愿意关注,也不想关注。工作组创新“对话”载体,改革对话方式,创新架起干群心灵联系的纽带,把党的关怀如春风化雨般的播种到扶贫户心中,使扶贫户掌握党和国家的扶贫、乡村振兴政策,知行合一。

2. 解决扶贫村、扶贫户农科技观点落后

学校通过名师团队和党员专业技术教师、技师的宣传、现场实施,帮助农户从育种、施肥、灌溉、排水到收割、保鲜等农业生产全程进行把关,大大提高了单产,转变扶贫户思想观念,强化扶贫户科技种田意识。

3. 解决扶贫户产业意识、市场意识落后,改变传统农业观念

学校农村技术培训小组和扶贫工作领导小组通过对特色农副产品市场供给侧结构调查,优化农业要素配置,充分发挥区域淡水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地方特点,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帮助扶贫户寻找市场,提高扶贫村、扶贫户经济收入。

4. 实践“公司+农户+学校”经营模式,引导扶贫户经济脱贫、生活脱贫

学校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利用学校人才优势,赋能增效,深度研究当地水土结构,结合农副产品市场供给侧特点,帮助扶贫户科学组建“公司+农户+学校”集体经营模式,畅通城乡物质流通渠道,科学建构“前店后厂”经营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扶贫户生产经营效益,达成职业教育赋能增效目标。

5. 创新帮扶人和扶贫户联系方式

利用“亲戚”等亲情关系,使扶贫户吐露生活、生产中问题,帮助“亲戚”联系有关部门或向学校党总支及时反应,使“亲戚”的问题及时解决,做好“亲戚”生产、生活当家人,帮助解决扶贫户生活、生产诸多问题。

6. 总结扶贫成功经验,为党和政府提供扶贫工作、乡村振兴工作建议

学校扶贫工作领导小组以学校扶贫对象——霍邱县三流乡马南园村和扶贫户及困难学生家庭为研究对象,科学分析成功案例,认真梳理扶贫对象脱贫致富的做法及现实存在的问题,总结提炼职业教育参与“精准扶贫”经验,为党和政府完善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理论提供实践支持,破解难题,推动完善职业教育服务“精准扶贫”体制机制生根落地,为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方针、政策接地气献计献策。

科技、产业赋能精准脱贫攻坚

1. 创新扶贫政策宣传方式,精准思想扶贫

学校扶贫队伍采用拉家常方式,主动联系扶贫户,平等对话,宣传党的扶贫政策,耐心解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众路线的方针、政策,使党的扶贫政策在扶贫户心中扎根、入脑入心,重塑党员干部形象,把党对群众的关怀送到困难户心中。

2. 以“亲情”为载体,帮助扶贫户科学分析家庭困难原因

学校扶贫队伍按照学校党总支的要求,把扶贫户当作一门亲戚,当好“亲戚”的参谋,关注“亲戚”的日常生活,节假日互相走访,强化“亲情”联系,帮助“亲戚”科学分析贫困原因,精准识别贫困类型,及时解决扶贫户居住、用电用水、出行等问题,科学分析“自家”发展经济的优劣势,帮助扶贫户明确脱贫致富路径。

3. 发挥专业教师优势,开展技术扶贫,加强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功能

学校专业技术教师深入扶贫户承包的田间地头,掌握第一手农业资料,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通过讨论、探究,形成科学种田的方案,指导扶贫户科学种田,创新农业发展模式,充分利用扶贫村农业资源优势,指导扶贫户发展特色农业,帮助开展稻田养龙虾,池塘养鱼,村院养鸡,发展立体农业,等等,帮助扶贫户解决脱贫致富的技术问题。

4. 科学分析农副产品供给侧特点,发展特色项目

学校专业技术教师帮助扶贫户整合农业要素,深入市场调查农副产品供给侧特点,科学分析市场需求,以学校党总支为核心,以名师工作室为平台,经过名师团队集体探究,指导扶贫户发展特色经济,深度推进项目建设,帮助扶贫户走技术、产业脱贫之路。

编辑:关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