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探索混合制办学模式,建立新型产业学院

2022-01-28 来源: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李兰 刘蘅 唐春妮

2020年,重庆市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数字经济发展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重庆工职院聚焦重点领域,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途径,深化“引产入教”的多元协同育人模式,加强产教融合实训环境、平台和载体建设。


两江数字产业学院签约现场


校企共建新型产业学院,实现产教融合“利益共同体”建设

重庆工职院积极构建“利益共同体”,旨在全面推行协同育人,丰富传统办学模式,夯实校企主体地位。

根据市场需求,校企双方合作设置专业、研发专业标准、开发课程体系、开展专业建设,最终实现学校大门与公司大门对接、学校教室与公司办公室互通、学校教材与公司项目设备共用、学校教师与公司技术骨干同教、学校学生与公司员工同学、学校发展与公司发展同频、职业人才培养质量与行业的国家贡献同步,开启校企“利益共同体”新型态。

此外,学院全面推进校企专业群与产业群、课程群与技术群、业务群与实践教学体系、双创体系与创新链、师资队伍与人才群、就业体系与岗位群、质保体系与质量体系、品牌建设与媒体职能等8个对接融合。

同时,学院还积极构建“246”合作体系。其中,2代表校企双主体,行业产业端典型企业为重庆华龙网集团,教育教学端典型院校为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4代表合作四平台,包含职教集团,产教资源的整合平台;专业共建,紧密对接产业的专业及专业群发展平台;产业学院,深化“产业链、教育链和创新链”的三链融合平台;校企合作,着力提升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能力和水平的教学平台。6为合作六要素,主要囊括实践教学、协同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学生就业创业。

校企合作体系

两江数字产业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两江数字产业学院”作为“产教融合”的对接后的成果,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思考。

“产教融合”的“对接”是两个独立事物相互接合形成整体的过程。“对接”是“融合”的先决条件,没有“对接”便不可能实现“融合”,因此“产教融合”需要以“教”与“产”的人才培养要素,“对接”作为支撑。

由于高职教育“产教融合”的关键是以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纽带实现“融合”,因此需要进行人才培养要素“对接”才能构成“产教融合”的有效路径。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将高职教育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平台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区域产业、行业、企业进行“五位对接”,将有力促进产与教的有效融合和深度融合。


共同打造新型产业学院,加强数字产业人才培养

(一)专业建设对接产业行业人才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实现“产教融合”,首先需要通过对接产业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加强专业建设,以区域产业行业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设置专业、优化专业结构和开展专业内涵建设,实现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的对接。华龙网与学院进行对接后,重庆工职院走访企业进行调研、掌握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形势,紧跟区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动态,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形成与区域产业分布相匹配的专业群,使专业建设与产业行业的技术技能人才需求相匹配,实现与产业行业的同步、协调发展。

学校教师走访、调研华龙网

(二)课程建设对接职业岗位能力

自合作以来,校企积极对接,构建课程体系,通过区域产业、企业基层职业岗位技术技能人才的职业能力体系进行沟通与连接。在课程体系上,重庆工职院形成了职业基本能力课程体系、职业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和职业拓展能力课程体系,并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一套根据职业岗位定位的一套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通过吸收区域产业、企业的生产技术、产品及一线工作任务等对于课程内容与课程资源进行充实,从而培养适应区域产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广告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讨论会

(三)师资队伍建设对接行业企业专家能手

为满足面向区域数字产业相关企业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重庆工职院在师资队伍建设中充分吸收区域行业企业的技术专家和一线能手以建设兼职教师资源库,同时与专职专业师资共同构成适应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需要的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

两部分师资相互融合、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从而构建起“双师”结构的师资队伍,并通过针对专职教师的实践能力培养和华龙网企业型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将其打造成“双师型”师资队伍。

双师队伍的形成不仅能够让华龙网企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而且还能承担行业华龙网所带来的相应的数字产业的技术服务、技术培训和科技创新等任务,最后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共享型人才资源的目的。

(四)实践平台建设对接行业企业产研

按照“产教融合”要求,华龙网提出数字产业与之相对应的生产与研发功能需求,校企共建融教学、生产和创新研发于一体的“产学研一体化”实践平台。

实践平台不仅能够满足学生在生产性实训教学中培养操作技能的需要,而且能够对接数字产业相关企业的技术革新需求,在汇聚校企双方人才优势基础上,师生共同参与面向行业企业的技术、工艺与产品研发。

校企共同打造的实践平台能够在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技术问题解决能力、创新能力、产品研发能力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有利于培养区域产业企业所需要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对接“校企共育”

“校企共育”是体现“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方式,其核心体现是由学院与华龙网联合承担人才培养任务,关键是共同参与人才培养过程,重点是策划共育性课程体系、共育性教学内容、共育性师资队伍、共育性培养过程、共育性教学模式及共育性能力评价体系等,目标是共同培养岗位对接、能力对接的行业企业基层职业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人才。

在此过程中,华龙网作为企业培育方,将数字产业对应的技能技术转化为学校内部所对应的课程,承担了学生3年课程中1/3的核心技能课程、技术技能实训课程、职业素养课程(约500课时)。“校企共育”是基于产教深度融合的人才定向培养、按需培养和协同培养合作,使得学校与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关系,优化人才培养要素配置。

华龙网企业教师参与课程,校企共同培养

近年来,重庆工职院围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重要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推动高校探索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完善人才培养协同机制,造就大批产业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提高产业竞争力和汇聚发展新动能提供人才支持和智力支撑。

除了以华龙网共建“两江数字产业学院”,重庆工职院还与渝北区政府共建“仙桃谷软件学院”、与华为共建“华为信息与网络技术学院”、与天津宜科共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培训学院”、与州际酒店共建“洲际酒店集团英才培养学院”、与北京广慧京通共建“航空服务产业学院”等一大批行业特色显明的产业学院。

编辑:韦东群

相关推荐

“以赛促学、以研促创” 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改革与实践

“以赛促学、以研促创” 高职土建人才分类培养改革与实践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依托重庆市高等职业院校专业能力提升项目、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庆市教委科学技术项目、重庆市创业计划项目等近10个省部级以上项目,政校行企协同进行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分类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以赛促学、以研促创”的人才培养路径。

特色经验 · 2022-02-15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业文化育人模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工业文化育人模式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是国家“双高计划”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B档),在2020年中国高职高专院校竞争力排行榜中,位居全国第9位、西部第一。2018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视察学校给予高度肯定,并要求学校“在重庆智能制造领域挑重担、作贡献”。

特色经验 · 2022-01-19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十五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成于思 业精于勤

《梦开始的地方》 第二十五期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工成于思 业精于勤

《梦开始的地方》带您走进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述这里工成于思、业精于勤的职教故事。

梦开始的地方 · 2022-01-1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职院扎根制造业和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

重庆工职院扎根制造业和军民融合示范区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和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瞄准重庆先进制造业、汽车产业、智能制造装备、关键基础产业集群,扎根国家先进制造业重镇和军民融合创新发展示范区建设,支撑区域先进制造业发展,助力中国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凸显先进制造专业群特色,构建工业文化育人模式1、建立专业群契合产业链的专业群发展体系面向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关键领域,重庆工职院启动“重工智能制造2020工程”,坚持专业链与产业链紧密对接,专业设置与先进制造业的契合度达

特色经验 · 2021-12-24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重庆工职院积极构建新型劳育人才培养体系

重庆工职院积极构建新型劳育人才培养体系

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劳动教育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指导,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系统构建“三劳共育、三阶递进、五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打造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生态。

特色经验 · 2021-12-20 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