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依托校企合作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湖南省正加快推进“三高四新”战略,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迫切需要职业院校提供更大规模、更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作为“双高计划”建设单位,是湖南省内装备制造专业最全、规模最大、历史最久的高职院校。近年来,湖南工院积极服务国家战略、对接区域产业发展需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全面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和管理创新,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树立了校企协同创新、共生发展的标杆,成为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引领职教改革的典范。
以产业学院为纽带,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
湖南工院注重发挥政行校企多方合力,搭建资源共享共建平台。在政府引导和行业支持下,牵头组建了全国机械行业先进装备制造职教集团和湖南省机械装备制造业职教集团,与区域内8个园区、130多家制造企业深度合作。对接长株潭衡智能制造示范试点城市群建设,牵头成立产教融合研究中心,推动校企合作政策、理论的研究和合作模式、途径的实践探索,推广校企合作成果和经验,实现了政行校企紧密协同、多方互利共赢、协同创新发展的良好格局。
学校还携手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构建校企命运共同体,夯实校企“双元”协同育人平台,推动校企共生发展。近年共建产业学院8个,企业对学校的资金、设备投入达5000多万元,真正实现校企在“设备、技术、人才、管理、文化”方面的“五融合”,全面提升了学校对企业的人才支撑和技术服务能力。
以产业需求为导向,全面推动人才培养升级
湖南工院聚焦面向装备制造业办学的优势和特色,紧密对接支柱产业发展需求,调整和优化专业结构,坚持“植根机械装备制造业,服务湖南新型工业化”的办学定位,聚集湖南工程机械、电工电器、汽车及零部件制造等装备制造支柱产业人才需求,同时增设了工业互联网技术、智能生产线运行维护、新能源汽车技术、3D打印技术等新专业或专业方向,形成了“装备制造类专业为主体,制造服务类专业为支撑”的“工”字号特色专业体系。
近3年,湖南工院就为企业培养输送了8000多名智能制造技术和运行管理方面的高端紧缺人才,为支撑湖南装备制造产业由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型、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升级产生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以校企双元为主体,共同深化现代学徒制培养
以产业学院为依托,面向企业高端紧缺岗位,“校企双元”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湖南工院与多家行业标杆企业深度合作,开设学徒制班,持续推进校企联合招生招工、建设“双导师”教学团队,深化企业、学校、社会、教师、学生多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评价方式。
2020年疫情期间,富纳现代学徒制班学员将毕业设计做在了口罩机生产一线,助力企业复工复产,解决了口罩机生产调试人手短缺的难题,为抗疫工作做出了贡献,被光明日报等10多家媒体报道。行业企业和社会对这种校企工学交替、立足企业实际问题、基于企业真实项目、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学徒制实施模式给予了高度评价。
以企业实践为重点,全面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通过校企合作,教师深入企业进行企业实践和技术研发,全面提高教师工程实践和技术创新能力。选派青年教师通过企业访问工程师和企业实践等形式,深入行业企业的技术研发中心、生产一线参与产品工艺改进和技术设备改造等项目,有效推动了教师和企业技术人员双向交流合作和相互学习提升。
湖南工院建立了企业技术、管理人员兼职聘任机制,完善了企业人员与学校教师的交流对接机制,共建共享师资队伍。企业支持学校实施名师名匠计划、领军团队建设计划、青年英才培育计划,打造了“行业领军人才领衔、校企名师为主体、骨干教师为支撑”师德高尚、技艺精湛、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
以标准开发为引领、全面推动教学培训资源共建
校企合作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积极推进1+X证书制度试点。各专业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要求有机融入人才培养方案,开设与技能等级证书相适应的课程,组织开展与证书相应的技能培训和考试。
依托学校牵头组建“湘职在线课程教育联盟”,共建共享育训结合数字化资源。按照“颗粒化资源、系统化设计、结构化课程”的组织建构逻辑,聚焦先进装备制造相关岗位,校企共建了国家级教学资源库、省级教学资源库、虚拟仿真省级示范性实训基地。
各专业课程全部建成了网络课程,面向师生和合作企业员工全面开放,构建了服务于教学、培训、竞赛,支持终身学习的教学资源体系。
以员工培训和科技研发为突破,全面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依托校企共建的优质资源和教学团队,面向企业员工和职业院校教师技术技能提升的紧迫需求,积极开展各类技术培训。面向新技术发展开展多轴数控加工、智能制造单元、机器人应用等技能领域的职业技能培训就达20多次,有效提高了企业员工智能制造技术应用能力和技能水平,提升了企业生产力和产品竞争力。
湖南工院利用设备和师资优势,为园区和企业开展技能竞赛承办和工匠共同培育。近5年,学校承办国家级、省市级技能竞赛30多次。
通过产业学院和校企协同技术创新中心等技术技能创新平台,教师先后参与了铁建重工亚洲最大的定向钻机、湖南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智能电网下高级量测体系关键技术研发”等项目研发,大幅度提升了学校服务湖南支柱产业、引领技术发展的能力。
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师资队伍素质持续提高
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学生的技能水平、职业素质、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提高。近年来,学生获巴黎国际发明展一等奖2项;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一等奖4项;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特等奖2项、一等奖4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11项;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一等奖60项。连续四年学校荣获湖南省职业院校技能竞赛团体奖一等奖,各赛项一等奖数量居全省职业院校榜首。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研创新水平得到极大提升。近3年,专业教师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2项,在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和教师专业技能操作竞赛中获一等奖12项,教师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6门,数量居全省职业院校第一。
校企合作品牌效应日益凸显,社会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深入持续的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制度和机制得到不断完善,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学校面向装备制造业办学优势和特色不断彰显,校企合作水平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湖南工院推动产教融合发展、校企协同育人的经验在2018年全国装备制造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会上做典型经验推广,受到出席会议的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陈昌智同志的高度评价,2020年成为中华职教社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全国首家核心学校。
校企合作有效提升了学校的社会服务能力,也促进校企协同创新发展。学校每年为企业培训高技能人才、新进员工达30000人日以上。近五年已立项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国家职教师资培训基地、湖南省职业院校教师培训基地、湖南省企业人才培训示范基地等20余个,举办各类培训近600期,培训近17万人次。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内涵发展、质量提升,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永远在路上。
湖南工院将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本科层次装备制造特色职业院校为契机,不断总结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作上取得的经验和成效,围绕湖南“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的需求,加快形成优势特色更加鲜明的专业体系;以职教集团实体运行为抓手,以产业学院作为校企合作纽带,推动校企资源共建共享,实现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优化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加快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依托产教融合工程项目,校企共建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通过专业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全面对接,实现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产业需求侧全方位融合,为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发展、引领职教改革提供更多经验,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杨金鹏
相关推荐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强化抓手建设,推进三教改革
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通过与高等教育出版社的深度合作,以数字化课程教学资源为基础,以新形态教材建设为抓手,形成教学改革的倒逼机制,推动教师的课程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