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以学生为中心 建设特色思政课程

2021-12-08 来源: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

立德树人的成效是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操作化和目标化。

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坚持立德树人在学科课程教学中育人的教学理念,抓住课程建设这个最微观、最普通却是最根本的,使牛劲,用牛力,不断探索打造“民政特色”的高职院校思政“金课”。用课程来打通“以学生为中心”理念落地的最后一公里。


校内的红色教育专题馆

湖南素有“伟人故里、革命摇篮”之称,蕴含着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

走进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三楼,这里建有占地900平方米的湖南革命人物专题馆,收藏160位湖南革命人物史实资料、珍贵图书和影音资源,实现校内思政课实践研修全覆盖,生动形象的展现了“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精神。

“同学们,接下来请大家戴上VR头显,跟随青年毛泽东下到安源矿井里,一起真切地感受他为民初心的革命宗旨……”

全国教学标兵、思政老师罗珍老师,将课堂搬到了专题馆内,学校思政课教师团队历时三年研发的“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虚拟仿真教学资源也派上大用场。“青年毛泽东成长足迹”拥有八个专利,以虚拟现实的形式再现毛泽东同志于1893至1927年间在湖南成长、求学、走向革命的过程,分为童年抗争、长沙求学、五四洗礼、初露锋芒四个篇章,每个篇章都设置了互动环节。

这种互动式、沉浸式、可视化的体验教学,深受学生们的欢迎,学生在这里可以足不出校的感悟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

“戴上VR,我仿佛也身处那个波澜壮阔的年代,取下VR,我更要自觉传承革命精神,建设美好生活。”学生说。

学校思政课教师一直探索推行混合式教学方法改革,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引导学生在课前利用慕课自学,课堂上展示学习成果,课后拓展研修。学习方式的改变,让学生得到成长和“蜕变”,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我心中的思政课”微电影展示中获得特等奖1次、一等奖2次,在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六届研究性学习展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5次。学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成果先后获职业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客厅里的微课摄影棚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摄影棚,有摄像机、灯光等专业录制设备,旁边还有餐桌、沙发等日常生活家具。这个摄影棚的使用时间也很特别,为了免受外界杂音干扰,只限于深夜0点以后才能使用。这里的工作人员有双重身份,既是摄像师、灯光师,也是被拍摄者的妻子、女儿。这就是黄有全教授建在客厅里的微课摄影棚,从2009年延用至今。

黄有全曾经在企业工作12年,担任过车间主任、技术部经理、副厂长,他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优质学习资源对学生的意义和价值。

2009年,全国信息化课程建设刚刚起步,黄有全就主动借助信息化技术手段,将实践训练和理论学习过程录制成精美微课视频,将实践训练教学项目设计为形象逼真的3D信真训练软件,用MOOC为组织载体,用翻转课堂的教学方式重构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

他在这间客厅里的摄影棚录制了600多个微课视频,完成了4门课程的资源建设,上线3门MOOC。其中,《单片机技术》被认定为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已累计开课7期,选课14万余人。

 “黄老师的单片机技术MOOC视频,我看了十多次,解决子项目设计制作中的问题,很有用、很实用,很好用。” 机电1731班肖建文同学说。

用心做优质课程的教师,一定是爱学生、懂教学、有教育情怀的教师。

黄有全老师懂教学,他带领团队创建机电系、担任机电系主任,并一直担任机电专业带头人,主持建设中央财政支持的机电专业实训室,推动与德国博世、蓝思科技、楚天科技等企业建立深度校企合作,推行行动导向教学、线上线下融合教学、翻转实训教学等教学方法改革,机电一体化专业在省技能抽查中专业合格率两次100%,2019年被教育部认定为骨干专业。

黄有全老师有教育情怀,勇做互联网+课程的示范与引领者,为国家推广教育信息化做出贡献,为教育教学信息化改革发挥重要作用,在全国70作所职业院校近1万6千名教师培训“互联网+”教学新模式,为9个偏远贫困地区中职学校开展师资教学能力培训,为老挝培训2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师。

黄有全老师爱学生,是全国优秀教师、湖南省芙蓉教学名师,是湖南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杰出教师奖获得者。

十年来,黄有全老师指导140余名学生参加各类竞赛训练,有超过70%的学生在国家、省级竞赛中获奖,其中获国家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


在课程教学中探寻生活之美

喻冰如老师常说,她有2个“孩子”。一个是“放养”在中国美院就读大三的女儿,另一个是“富养”在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的专业课程《服装色彩与搭配》。这门课程通过融入理想信念、渗入民政民生情怀、凝炼专业素养,挖掘出服饰色彩与搭配的礼仪、工艺、古蕴及人文之美,融入到职业场合、社交场合、休闲场合及亲密关系四个生活化场合的课程教学任务中,实现课程传递时尚之美到探寻生活之美的转变,达到德技双馨融合育人,真正做到服装色彩与搭配和真善美的结合。

5月10日,教育部官网发布了《关于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名单的公示》,学校《服装色彩与搭配》就在其中,成为了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

与《服装色彩与搭配》同一批,学校还有《民政与社会工作》被认定为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单片机技术》被认定为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

编辑:关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