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标准引领,三阶段多交替”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2021-12-20 来源: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贯彻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要求,瞄准云南省“五网”建设、“八大产业”人才需求,按“传统专业做强,新兴专业做优”理念,遴选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民航运输3个专业与云南港翊航空服务有限责任公司、云南雄风汽车工贸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中航联盟教育投资有限公司等企业深度合作,联合实践现代学徒制,探索“双元育人、岗位成才”育人模式,着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现代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为服务区域经济和装备制造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持。


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协同育人。

成立学院、企业“双主体”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组,项目总负责人、学院院长担任组长,合作企业总经理担任副组长,统筹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与合作企业签订经双方法律顾问审核的校企合作框架协议、现代学徒制共建协议,以及学院、企业、学生三方协议,明确三方的责任、权利、义务,明细校企成本分担,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三级协同共进,以及联合招生、分段育人、多方评价、学徒就业等基本原则,形成具有法律效力的合同,为学徒制工作做好顶层设计。形成教师师傅“双导师”、学生学徒“双身份”、标准课程“双贯通”、生产教学 “双融合”、毕业证资格证“双证书”五融通育人机制。

“双元三层五融通”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创新“标准引领”人才培养模式

打破传统学期学时课程束缚,各试点专业按照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以行业技术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为依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学徒岗位成才为导向,构建各具特色的“标准引领,三阶段多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专业以民航飞机维修岗位核心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了“标准引领,学训一体,三阶段四转换”人才培养模式。


实施差异化的招生招工方式

学院与企业共同建立学院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一体化的招生招工制度,规范学院招生录取和企业用工程序,明确学徒的职业院校学生和企业员工双重身份。

试点专业根据所处行业特点,实施差异化的招生招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实行“先招生,再招工”,学生进校后,学院组织校园专场选拔会,从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学生中进行“海选”,合作企业组织笔试和面试,与择优录用的学生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飞机机电设备维修、民航运输等2个试点专业采用“招生招工一体”+“先招生,再招工”。单独招生阶段,合作企业派出团队参与面试,择优录用部分学生;高考统招生进校后,合作企业组织笔试和面试,从学院所有专业学生中进行“海选”,择优录用部分学生。两部分学生签订校、企、生三方协议,组建现代学徒制试点班。


创新成本分担机制

遵循“量入为出、互利双赢”原则,创新以绩效考核为导向的成本分担机制。实训基地依据设施设备产权归属划定成本开支主体,产权为学院的实训设备,其相关开支由学院承担,产权为企业的实训设备,其相关开支由企业自行承担。

学生在学校产生的课时费用由学院承担,按照学院课时规定发放,学生保险由学院承担;在企业实习期间企业承担学徒补贴(包括工资、交通补贴、住宿补贴等)、企业师傅补贴(包括师傅工资)和奖励费用等。

校企双方共同进行的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岗位标准开发、 教材建设、项目研发等经费由校企双方共同承担。


搭建多元育人多方评价平台

依托企业所处行业,实施统一岗位标准下的多元育人。合作企业利用所处行业龙头地位,依托行业协会,整合行业内企业的岗位资源,在行业内企业间推行“标准统一、岗位共享、分流培养、结果互认”的机制,形成“合作企业主导、行业协会支持、行业企业参与”的“1+1+N”的“多元”育人格局,保证试点专业有足够的教学资源,持续多届培养学徒。

以学徒岗位能力培养导向,实施“过程+结果”并举的多方评价。制定基于“过程+结果”的考核制度,依据学徒岗位目标完成情况,开展学徒自评、教师师傅评价、学院企业相关部门综合评价、学生家长评价,力求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个学徒。

建立校企学分互认。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学分互换实施细则》,明确校内学分和企业学分互换标准,解决学徒制培养过程中工学交替、弹性学时,以及行业内多个企业培养带来的学分不对称问题。


目前,云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已经完成“校企一体、岗课融通、两模块、九项目”课程体系的建设。校企共建产教融合生产性实训基地,共同投入资金3800多万元,为学徒岗位成才创造了较好条件。参与的学生立足学徒工作岗位,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也得到较大提升,深受合作企业青睐。

编辑:杨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