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打造中德职教合作的“青岛样板” 一所中职院校的探索之路

2021-08-10 来源: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 作者:丁培深

2021年5月14日,泰纳瑞斯(青岛)钢管有限公司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设立“卓越奖学金项目”。一家阿根廷企业为什么会在一所中职学校设立面向大学生的“卓越奖学金项目”呢?

原因就在于学校持续十年开展的中德职教合作、校企深度融合,学校通过围绕重点产业打造专业群,实施“双元三地”新型双元制人才培养;建设中德学院,实施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校产城一体化创新发展;在打造西海岸中德生态园职教高地园区过程中,多层次多途径深层次对德合作,借鉴德国标准和培养模式开展本土化实践,服务新旧动能转换区、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及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的建设,实现学校、教师、学生的高质量发展。

搭建中德合作平台,疏通双元制本土化堵点

学校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建立“青岛-汉斯·赛德尔基金会职业能力发展中心”,大规模开展师资培训,提高教师能力。这是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在中国建立的唯一一个独立的中德职教合作项目,秘书处设在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面向省内外职业院校,先后组织机电、汽修、数控、液压与气动、养老护理、学前教育、职业教学法、双元制培训师等专题培训30余期,参训教师达860余名,有21位德国专家提供线上线下指导。优秀学员赴德国参加高水平技能培训,拓展国际视野,提升国际化人才培养水平。

在教育部批复同意在青岛设立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后,学校建设了德国专家工作站。先后有12 名德国专家进站开展工作,在师资培训、办学模式咨询、学生培养指导、国际证书引进等方面指导。学生的技术技能得到极大提升,在全国技能大赛中取得8枚金牌、5枚银牌、8枚铜牌的优异成绩。

学校对标德国职教培训领域,整合打造智能制造专业群,创建了“工业机器人技能人才培养中心”和“中德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平台”两个省级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引领全校形成了智能制造、交通物流、智慧物联、现代服务4个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链,助推新旧动能转换和山东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

借友好城市机制引进课程标准、评价标准和课程资源,重点实施“双元制”课程体系改革,提升人才质量。在鲁巴友好省州、青岛与德国奥尔登堡、伍珀塔尔友好城市的机制下,学校先后落地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考核、BFE机电课程汉化等项目,深入实施“双元制”教育本土化实践。引入德国EBG公司证书和德国工商大会AHK证书,直接使用德国考核评价机制和质量认证体系,建立了第三方评价模式。目前,已有187人取得AHK职业资格证书。

通过德国奥尔登市与青岛市的政府合作项目,学校与BFE(联邦德国电子信息技术中心)合作开展机电课程Translearn项目的汉化工作,项目引进BFE在线网络自主学习资源和软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还与德国伍珀塔尔维特桥职业学校签署合作协议,确立双方结为友好学校,每年互派学生学习交流。十年来已有39名中德青年学子完成互访实践,拓展了国际职业视野。

五年制“中德学院”打通中高职一体化培养断点

2019年在学校在青岛市教育局的大力支持下,学校全部16个专业与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莱茵科斯特有限公司等三方在中德生态园共建中德学院,2020年起每年招收600人开展五年一体化培养,遵循“中德合作、校企融合、德国标准”发展理念,实施“双元三地”中高职一体化青岛双元制培养模式,加大引进德国职业教育专业课程、资源、标准,持续开展1+X国际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推广,培养符合山东自贸试验区产业发展的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

把中德学院建在中德生态园和山东自贸试验区青岛片区内,职业学校贴近企业、融入产业,实现“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园区企业”的布局融合,助推新区加速形成产教城一体化格局。                   

落实双元制办学内涵,创新校企合作育人结点

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充分借鉴德国“学习领域”职教理论,确定了德国“双元制”中国化实践的模式,即:“1+1+N”校企合作模式(1个专业+1个共建共享的生产性实训基地+N个合作企业)。采用引企入校、带校入企、校企共建共享等形式,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项目、课程资源、双师型教师培养、现代学徒制试点等领域开展校企融合。

学校先后与海尔、海信等11家核心企业合作建立6个培训中心。辐射6个行业100多家合作企业,开展学生及师资培养,为当地企业提供人员培训、设计、咨询、服务外包等服务。

在2020年世界职教大会上,学校联合70多家行业协会、企业、德国院校和培训机构等成立青岛中德产教融合联盟,搭建校企产、学、研合作的平台。

“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新技术新标准与课程融通

专业对接产业才有生命力。西海岸新区中德应用技术学校在大量的企业调研基础上,物联网技术应用专业与海尔教育学联网合作共建海尔物联网培训中心,培养智家技能人才;物流专业与北京络捷斯特公司共建长风物流培训中心,培养港口物流技能人才;机电专业与ABB和海信日立中央空调共建工业机器人培训中心,满足新区企业因智能升级带来的新技术人才短缺;数控专业与德企辛北尔康普、中德生态园管委共建中德生态园培训中心,为生态园德企提供数控技能人才;汽修专业与中德诺浩、大众瑞源等四家企业共建中德诺浩培训中心,开展新能源汽车人才培养;计算机专业与联想共建金蓝领培训中心,培养新一代信息技术人才。“学校-跨企业培训中心-企业”的“双元三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师资、设施、课程的共享,促进了新技术新标准与课程融通。

建设“双元制职教园区”,引领行业企业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目前,在中德生态园中德(青岛)职教合作示范基地内,中德合作已经实现常态化,新项目不断落地。

山东省教育厅和山东省外事办联合批复建设“山东省与德国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研究中心”,为全省职教高地纵深发展提供建议。深化与汉斯·赛德尔基金会合作,把职教高地建设内容纳入合作范畴。积极发挥“德国专家(青岛)流动工作站”作用,吸引更多的德国专家来鲁到青工作,服务职教高地建设;建设青岛中德产教融合联盟,促进校企、校校的深度融合发展,办好“山东(青岛)中德产教融合发展论坛”;强力推进与德国FAV企业培训联盟合作,建立语言与技能考试认证中心,辐射周边大中专院校;与德国艾瑞教育集团合作成立“德国莱茵健康护理学院”,建设国内首家外资独资实训室。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正积极创建青岛中德智能制造技师学院。开展高级工、技师层次技术工人培训,学制教育与技术培训融通,可为新区每年注入1000名经过学制培养的技术蓝领、2000名技能得到提升的技术金领,不断增强学校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教育部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整省推进提质培优建设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的意见》颁布后,学校紧紧抓住职业教育发展的大好时机,立足实际、结合新区和青岛的产业发展,制定了学校具有浓厚中德职教合作特色的创新发展实施方案,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为主线,积极完善标准体系,大胆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校企紧密合作的“双元三地”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构建新型职业教育评价体系,勇攀全国职业教育发展新高峰,为推动全国职业教育大改革大发展提供了“青岛样板”。

编辑:丁培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