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全面推进高职“课堂革命”

2021-11-10 来源: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陈浩华

职业教育课堂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第一阵地"。

近年来,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成果导向,坚守“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持续发展”的价值理念,构建学生发展素养能力矩阵和素养能力达成评价体系,以“素养能力并重”作为“课堂革命”的新坐标,以“六化齐改并举”作为“课堂革命”的新路径,以“三方三级三段”构建“课堂革命”的质量评价新体系,系统性打造独具特色的“课堂革命”。


素养能力并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靶心”,培养适应未来发展的“现代工匠”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制造业企业深度合作,调研工作岗位所需求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详尽分析专业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在吸收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基础上,构建包含社会能力、方法能力的职业核心素养要素及其包含理论知识、职业技能的职业行动能力要素“双要素”架构。

校企深度合作,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设计理念,根据专业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进行典型工作任务分析,从大量的工作任务之中筛选出典型工作,再根据能力的复杂程度,将典型工作任务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最后根据职业成长规律及学习认知规律,融合职业核心素养要素和职业行动能力要素,形成学生发展素养能力矩阵。

六化齐改并举,探索“课堂革命”通道路径,打造适合于教与学的新型课堂

1.课程体系项目化,“大改造”形成了“新体系”。

按整体项目实施过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序化课程,构建以企业真实工业项目为载体的、经过教学化改造的项目化课程体系,优化了教学内容。呈现适度、适量、便于学生认知内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便于学生认知的同化、顺应、建构与迁移。采用行动导向教学法,3年专业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完成3个循序渐进的项目。过程中,无论是项目载体、课程设计还是课堂组织都把理论和实践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和实施,因为只有这样的教学才能促进学习者手脑并用,有利于自我经验、知识体系的建构,从而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2.学材教材活页化,“小改革”打造了“大亮点”。

随着课堂角色的转变,传统课堂教师用来“教”学生的“教材”也变成了因材施教的“学材”。教师在框定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可以自由决定“学材”的形式,它们大多由一系列问题和任务组合而成,打破学科知识体系,以项目学习为载体,做好教学“加减法”,构建了全新的教学内容体系。

3.教学活动多样化,“小活动”改变了“参与度”。

真正的“课堂革命”就是要适合学生参与其中,不仅能全程参与,还要深度参与。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活动组织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到课堂之中,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手脑都“动起来”。

教师创新是“课堂革命”的内驱力,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设计师、教育活动师,以此促进学生主动思考、探究创新。从“以师为中心”向“以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体系转变。智慧教室和互动教学软硬件,以及智慧教学工具的引入,助力教师运用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参与型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

4.教室环境灵活化,“小空间”做出了“大文章”。

学院完成了理实一体化教室改造和实践场所的改造,同时完善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有线、无线网络全覆盖。理实一体化教室提供交互式电子黑板,多个张贴板、实物投影仪、计时器、时钟、醒目的标语、水彩笔、荧光笔 、卡片、剪刀、海报纸等。以打造灵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为突破口,营造新型教室环境。

5.教学评价多元化,“指挥棒”发生了“真变化”。

教学评价作为检验学习效果的“指挥棒”,直接影响学习目标达成的判断准确与否。“课堂革命”坚持成果导向,科学评价,构建了“素养能力并重、考核元素可显”的素养能力达成评价体系。在评价内容上,涵盖职业核心素养和职业行动能力两个方面,实现职业素养和能力同评价、同考核;在评价形式上,过程性和终结性相结合,涵盖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评价实施主体上,有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教师评价等;在评价方法上,既有测量和定量的方法,也有定性描述的方法。

在综合项目考核过程中,教师不仅仅以最终的卷面成绩和项目作品来确定成绩,还通过观察学生在考核过程中的思考、专注、创新、操作规范、安全意识等方面的表现确定最终的考核成绩,整场考试对学生的职业行动能力和职业核心素养进行了全面考察,提升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素质。

6.课堂文化积极化,“新文化”淳化了“大风气”。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把课堂文化建设作为“课堂革命”的重要任务来抓。

一是“和谐文化”,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和学习氛围,提升了课堂的学习效率。“课堂革命”以平等、互爱、促学为特征,重构了教学相生、教学相长的学习型师生关系。

二是“质量文化”,学校和二级学院建立了专业、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质量诊断与改进机制。通过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完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以及专业调研。通过建立健全人才培养方案、资源建设等质量标准,强化教学组织功能。通过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实施过程监控,优化质量评价并持续改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方三级三段”,构建质量评价框架体系,促进“合适的教学”提质增效

1.“学生、督导、同行”三方联动,构建多维度多元化评价

学院扎实推进评价方法改革,发挥学生、督导、同行三方评价优势,构建了多方联动的评价体系。

学生评价实施信息采集、问题聚焦、纠错改进、信息反馈的闭环体系。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理念,关注学生的需求,及时了解、收集学生学习发展等方面的重要信息。学校建立学生教学信息员制度,将其作为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重要途径。信息员制度既是保障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保护自身权益的有效措施。通过建立QQ群、设立教学反馈电子邮箱、开展个别访谈、召开座谈会等措施,多渠道、多途径广泛地向学生教学信息员搜集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课堂教学内容适切性、学生接受情况等与学习质量相关的各类意见建议。质量监督与控制处(下称“质控处”)经过整理核实、分析研判后,将各类有效信息通过校园网、教务办公会、书面告知等方式及时、全面地反馈给教学单位和教师个人,教师个人反思并形成改进措施后提交教学单位,教学单位提交改进方案和问题解决后的成效信息给质控处,质控处再把解决方案反馈给来源方。由此建构形成了学生方的教学质量评价闭环。

同行评价构建现场观察、及时交流、有效指导、注重成效的闭环体系。同行评价旨在促进同行教师之间相互学习,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同行教师一般专业相同或相近,所以是一种专业性更强的评价,采取“课前、课中、课后”细分评价。“课前”了解授课人课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包括授课计划的制定,教案的编写等;“课中”认真地听取讲授过程,注意观察教学方法和教学资源的使用等方面的情况,同时做一些必要的记录,作为评价的依据;“课后”适当地与学生进行交流,随机访谈一部分学生,了解学情,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并将有关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

督导评价构建教学督查、现状评估、质量诊断、改进提高的闭环体系。以学院《教学督导工作条例》等教学管理文件为制度保障,组建了专家型、专业化的教学督导队伍。由校级与二级学院两级督导共同实施督学与督管、监督与指导“两个并重”的过程性督导。一方面发现教学优秀者,培养教学名师;另一方面帮助教学能力较弱、教学效果较差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水平。质控处与教师发展中心的“两头联动”,联合对教学能力中下游水平的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加强督导队伍建设,促进“严督”“善导”。针对教学工作实际,把教学督导分为日常监督、专项监督两种形式。日常监督旨在以科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价标准引导、规范教学行为,主要方式是听课与评课。学院修订完善了《课堂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等教学管理制度,修订了《督导听课评价表》,突出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融入“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规范”的新要求,并将之作为督导评价课堂教学的新观测点。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涵盖整个教学过程,包括教学态度、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与“学”的效果等。督导评课,采取当面点评与反馈的方式,优点讲够,缺点说透。督导与授课教师一起分析学情、课情,优化教学设计。专项监督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等,重点评价教学资源、课程体系在教学实践中的实用性以及教学团队建设质量。

2.“学校、学院、团队”三级共管,实施常态化多角度监控

学院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聚焦课堂教学质量,构建学校、二级学院、教学团队三级课堂教学质量监控闭合体系,实施常态化多角度监控。

在宏观层面上,学院通过成立教学工作委员会、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质控处等机构,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办学思路、办学理念、发展规划、办学条件等,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等。

在中观层面上,落实二级学院作为具体教学单元的功能定位,即教学组织、教学实施、教学管理等运行工作,体现教学执行中心、人才培养核心的角色,完成课堂教学监督、评价、改进系列质量管理工作。

在微观层面上,以最基层的教学组织单元——结构化专业教学团队担负最直接最关键的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等工作。团队负责人负责课程标准制定与完善、实施情况监控等工作,主讲教师负责课程教学内容的细化与质量保证工作。教师通过加强课堂教学管理,确保课堂教学正常秩序,有效实施教学活动,完成教学目标任务。

3.“期初、期中、期末”三段衔接,做好全过程全方位检查

通过建立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把日常教学检查、专项教学检查、定点检查结合起来,重点做好“期初、期中、期末”三段教学运行检查,实现教学检查全过程全方位。

各阶段的检查工作中,力求把好对应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做到三个“第一”,即第一时间检查、第一时间通报、第一时间整改。对于构成教学事故的教学行为,一律按照学校《教学事故认定处理办法》进行严肃问责处理,使每一位教师坚守初心,立德树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杨劲松说:“提高职业教育的适应性,提高课堂教学的适应性是首要任务,适合学生的课堂教学才是最好的。要最大限度发挥课堂教学育人主渠道作用,坚持提质培优、增值赋能,职业核心素养养成和职业行动能力培养并重,更好服务于学生未来发展。要大刀阔斧掀起‘课堂革命’,以现代化的职业教育切实提高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质量,更好服务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编辑:关鹏伟

相关推荐

马艳东:从“高职毕业生”到“中国工匠”的人生逆袭

马艳东,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材料成型与控制技术专业08成型331班学生,2011年毕业。他从基层一线工人做起,钻研铸造技术,培养铸造新人,现任制造强基企业——江苏恒立液压股份有限公司常州铸造分公司制造总监。2021年5月获“中国铸造大工匠”荣誉。 2008年,因为对铸造行业的热爱,马艳东选择了就业方向是铸造的材料成型及控制技术专业。在校期间,他成绩始终名列前茅,获得过各类表彰和奖学金。2011年,

优秀人物 · 2022-02-08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