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 助力人才培养
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始建于1958年。前身是浙江省邮电学校,是伴随新中国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而不断壮大起来的一所学校。学校兼具邮政和通信两大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资质,是省内唯一一所以邮政通信类专业为特色的高职院校。建校61年来,为邮政通信行业输送了大量的人才,被誉为浙江通信行业的“黄埔军校”,全国邮政快递人才培养的五朵金花之一。
学校坚持“以素质为核心,以技能为本位”的办学理念,形成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互通、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共融”的办学特色,成功打造了知行合一的思想教育平台、学练合一的专业教学平台、全面参与的服务管理平台,借助信息化的时代浪潮,用专业彩绘互联网+的现实图景,在邮政通信类专业教育领域形成了独特的品牌优势。
“如何育好人”已成为我国高职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核心问题,为满足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地方通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创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电信10000号运行中心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针,全力推进校企协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改革实践,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培养学生奋斗精神、弘扬劳动精神、历练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通过企业建立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基础上探索校企共同育人机制。
学院从2015年起,以电信服务管理专业14级学生为试点,实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省10000运行中心与电信服务与管理专业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优势互补、共同培养;长期合作、机制保障”的原则,协同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现实训与专业教育相结合。
浙江10000被誉为浙江电信的“黄埔军校”,多年来,一直以其高效协作的团队文化,成熟完善的培养体系,向浙江电信各地分公司不断输送服务营销人才。
在项目中牢牢锁定育人为本,辅以项目实践的思想。通过源头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开辟优秀学员的上升通道,完善人才的评价机制与优秀人才奖励制度,每月评选万号之星,树立“工匠”先进示范生,培养学生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的精神,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就业观,成就学生高效劳动价值的“工匠”型人才。
通过生产性任务的安排,借力企业资源,充实专业教学内容,借用企业设备、企业自身资源成果,强化学校统筹,加强计划执行的过程管理、检查验收和结果应用,共同丰富人才培育的内涵,强学生对“客服代表”身份自我设定,推进人才培养朝设定目标深入。
校企共育人才创新体系
(1)创设“真实项目训练、专业人才成材”的培养体系 。
充分发挥校企合作融合的优势,对接行业标准,融入生产过程,以 “企业真实项目训练技能,生产场所训练企业岗位思维”为主线,开发“企业真实项目”与 “训练项目”相融合的技能融合项目。
(2)建立“校企课证融通、对接职业岗位”的教学体系。
应对市场的变化,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基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培养思路,实践专业的培养新体系,实施“校企联动、课证融通、行业为标”人才培养新模式。
(3)推进“服务行业企业、提升专业内涵”的培训体系。
强化“校企合作”,专业教师与行业专家的双向交流机制,建立健全完善的全要素闭环人才培养体系,双聘企业专家参与理论和实践教学,由专业教师入企业参与产品开发、设计和生产,充分实现校企间资源的共通共享。
通过几年的努力和摸索,浙邮在校企合作之路上走出了一条新模式。学校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广泛建设,,利用企业真实工作任务把实践课堂设在一线工作现场,实现了“教学场所与工作场所合一”“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合一”“学生与学徒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教学与服务合一”的六个合一。由企业专家、教师组成双导师团队,以项目为载体协同组织教学,克服了兼职教师进课堂难的问题。专任教师实行“一、一、三”轮岗制度,即每年一次,一次三个月企业指导实践,强化校内老师与企业兼职老师的交流合作,提高专业实践教学能力。学生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培养实践能力,将所学知识能更好的应用于现实工作中,做到知行合一,提升自身工作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做好真正进入社会的素质准备,挖掘自身潜在能力。
编辑:赵许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