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珍明:匠心育人,爱心圆梦

2022-09-07 来源: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他,热爱教育事业,无怨无悔的耕耘,在平凡而又神圣的教书育人中绽放人生绚丽光彩。

他,将工匠精神书写在三尺讲台、实训基地、企业车间,以潜心钻研的精神,独创了“匠心融入、一单五动”教学模式。

他,爱生如子、言传身教、以情育人,激发学生潜能,点燃学生心中理想奋斗之灯。

他,就是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工程系智能制造专业教师杨珍明。


厚积薄发,砥砺前行

2004年,首届全国数控技能大赛上,杨珍明作为学生代表参赛并以河北省第一名的成绩入围全国决赛。由于成绩优异,学院破格将他留校担任实习指导工作,从此开启了一段高速运转的人生路。

作为“双师型”教师,他在技术水平、专业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更加注重理论学习、教学能力及综合素养的提升

他不满足于只做传授书本知识技能的教书匠,而是认真钻研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知识,反复钻研职业院校学生的学情特点,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断修改教学方案和实训方案,在教学实践、实训大赛中勇于改革,通过“赛教结合、知行合一”,追求教育真谛,不断寻求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创新与突破。


精心育人,匠心传承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杨珍明将当一名“四有好老师”作为毕生追求。他坚信“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

教学中,他坚持因材施教、精准设计课程方案,于2007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基于工作过程的行动导向课程改革,主讲的《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典型零件的数控编程与加工》等项目课程先后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

随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探索实践,杨珍明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又将信息技术、智能技术融入《数控机床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课程。

杨珍明本着精益求精、追求极致的工作态度,创新“课赛融合、赛训结合”数控大赛指导模式。近五年指导的学生在国际、国内赛场争金夺银,累计获奖50余项。他带的队伍俨然成为河北省数控界的“梦之队”。

“教育就是爱,爱是教育的真谛,也是追求人生价值的过程。特别是对这些别人眼中学习的失败者,他们正站在人生路中的重要交叉口,更要用爱心、有耐心,帮助他们重拾自信,勇敢逐梦,成就精彩。”杨珍明说


传道授艺,回馈社会

“一朵花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杨珍明主动承担着青年教师培养工作,将自己的教学经验和专业技能毫无保留的传授给青年教师。

杨珍明用真心对待每一位青年教师,用细心、耐心去传授技能,成为系里青年教师的“老大哥”。

在杨珍明的指导和影响下,青年教师中,4人被授予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6人被授予河北省技术能手称号,多人取得技师、高级技师职业资格。他所在的团队率先立项首批国家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杨珍明凭着高超的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众多制造企业争相邀请的技术专家。他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和创新工作室,将前沿的智能制造技术带进企业,带领团队成员帮助企业攻坚克难,提升了团队的技术革新、技术转化能力。

杨珍明发现某企业在生产高硬度锻压模具的过程中,一直沿用传统的大余量切削法,效率低、表面质量差,刀具损坏率高。

针对此产品,他研发了小吃刀大进给切削法,并重新编制了加工程序,最终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将生产周期由原来每套7天降到了3天,在保证了产品质量的同时,降低了生产成本。


不忘初心,绽放生命

2013年4月,杨珍明进行单位组织的体检时,发现患有甲状腺肿瘤,这对任何人来说都犹如晴天霹雳,对他的家人更是带来沉重的打击。

面对噩耗和病魔,杨珍明没有被击垮,而是很快调整状态,正确面对病情,他在家人和同事的陪护下,很快接受了医院手术治疗。

从住院、手术到出院一共用了10天时间,领导和同事都建议他在家休养一段时间,他却说:“我没事了,虽然暂时无法上课,只要能在学校看着学生们学习、训练,我心里更踏实。”

生命诚可贵,爱心更无限。至今,杨珍明一直兢兢业业的坚守在本职岗位,凭着对职教事业和学生矢志不渝的爱,用生命诠释着职教人的坚守。


编辑: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