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丹心塑英才 勇攀高峰无止境
立德树人铸师魂,三尺讲台育英才。刘海远教授,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航海分院专业群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访问学者。在培养新时代航海人才的道路上,刘海远无私奉献,以德育品质育人,以深厚学识育人,以科研精神育人,模范履行教师职责,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认可,赢得了学生们的尊敬和爱戴。
多年来,刘海远先后担任天津市惠航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科技顾问,中国翻译者协会会员,河北省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委库成员,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务。曾荣获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河北省交通厅“教育先进工作者”、“新长征突击手”,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高身正”师德楷模、“优秀教师”、“考核优秀个人”、“教学质量考核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
扎根一线,深耕教改
作为一线教师,刘海远担任《航海英语听力与会话》《航海英语》《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海事英语》等十余门主干核心课程,课时量大,但她总能化压力为动力,不断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精益求精,力图做到最好。她从学生学情和课程特点出发,积极钻研课程改革,秉持师生合作型教育理念,十分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刘海远认为,“教学是教和学的双向历程,不是单方面的教或者学就可以完成的。”为此,她积极探索教学方法,以适应不同的课程特点,她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做到课内与课外的无缝对接,线上与线下的有效互动,岗位与课程的深度融通。针对疫情期间的线上教学,采用SPOC教学模式,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法,课前通过职教云或学习通布置任务,启发思考;课中设疑解惑,精讲点拨,通过提问和讨论加深理解;课后反思总结,优化完善教学设计和教案,作为改进教学的依据和提炼教育科研课题的资料。她洞悉学生的各方面信息,做到真正的因材施教,完成知识的传授和知识的内化,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闭环。
“以学生为主体,意味着切实关注到每个学生。”刘海远根据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化发展:对进步的同学给予肯定和表扬,让他们明白努力是有收获的,进行积极的归因。对落后的学生给予信任和鼓励,引导他们思考改进的方法。 “在学习的赛道上,一个也不能少。”
2018年,刘海远主持建设的《轮机英语听力与会话》在线课程通过高教社审核,在智慧职教平台上线,面向全国轮机英语爱好者开放。她结合主题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创新了主题情景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情境活动中进行参与体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反馈评价等一系列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并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评价标准由原来的终结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评价,并做到评价主体互动化、评价方式动态化、评价内容多元化。课程上线后反响良好,并于2021年获得河北省职业院校在线精品课程三等奖。
言传身教,立德树人
秉承立德信念,不忘育人初心。刘海远以身立教、以“大德无形”的境界,强化品德修为,言传身教,寓价值观的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发挥每堂课的育人作用。她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格和品德的指引。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她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教学资源拓宽思政教育内容,引导学生直面危机,筑牢理想信念,坚守精神高地。在《邮轮服务英语》课上,她从前台接待、客房服务、餐厅服务、娱乐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到语言的语音、语调、语气、语义、语境等方面的国际规范和禁忌,严格要求学生,使学生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的规范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从而产生对自己的国家和文化及本职工作的热爱,养成现代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在课堂之外,她指导学生拓展阅读《The Chinese National Spirit》等书籍,帮助学生深刻理解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以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2020年,获得了全国职业院校“战疫课堂”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评选优秀奖。
一直以来,刘海远工作上积极主动,尽心竭力,由于长期的超负荷工作,积劳成疾。2012年和2018年,她不得不接受手术治疗,术后身体尚未恢复,就拖着虚弱的身体毅然站上讲台,克服发烧、腹痛、眩晕等后遗症以及免疫力低下常引起的病毒感染,坚持冲在教学第一线,坚持上课不请假。由于身体虚弱,她眼睛疼痛,视力模糊,右手臂酸痛麻木,只能用左手操作鼠标,为了保证学生正常学习进度,每天都坚持工作到半夜1点以后。在课上,学生们看得心疼,为她搬来椅子,但为了保证课堂效果,她咬紧牙关坚持站在讲台上讲课。忘我的工作态度和全身心投入的敬业精神,学生深受感动,学习积极性倍增,学习态度和效果有了很大提升。
多年来,刘海远还积极参与各项社会工作,将个人能力与社会责任紧密结合。2021年,她带领学生团队参加了全国“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河北省选拔赛,历时9个月,夜以继日、废寝忘食、艰苦奋战,创作出了“逆流而行,用心护航——COVID-19疫情下中小航运企业船员心理健康调查”高质量的作品,一举夺得河北省省赛特等奖。
“选择这样一个课题,就是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刘海远认为,“课题既要创新,又要反映社会问题,在当时国际国内疫情突发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船员的心理健康更值得关注。”为了实现这一愿景,她亲自率领学生到多个航运企业调研,采用线上和线下形式对疫情期间中小航运企业船员进行采访,深入工作一线,克服了一系列困难,前后书写10万余字,调研报告受到多家受访企业的一致好评,研究成果具有相当的现实价值。
职责所在,育人所求。因成绩突出,刘海远连续7年被评为“教学质量考核优秀教师”,屡次被评为学院“优秀教师”,并获得河北省“三育人”先进个人称号,河北省交通厅“教育先进工作者”等荣誉称号。2021年,被授予学院“学高身正”师德楷模称号。
专业建设,硕果累累
作为航海分院专业群带头人,刘海远以身作则,恪尽职守,在专业建设上精耕细作,创新推动。在专业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制定和修订、技能竞赛、专业建设等方面,她率先垂范,构建本专业群的课程体系架构,审核本专业群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开展专业群教学团队的规划和建设。在职业院校提质培优项目建设工作中,吃苦在前,勇挑重担。
为了更好地培养专业建设的有生力量,刘海远积极发扬老教师“传帮带”精神,为分院教师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提供不遗余力的指导和帮助。她多次召开专题座谈会,传授青年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分享技能大赛备赛经验,并多次举办“如何做好科研课题、写好学术论文”的讲座,从课题的申请、研究报告和论文的撰写、项目的结题都进行了耐心的指导。在她的帮助下,青年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先后在学院教学能力大赛中取得三等奖,在人社部的科研课题中取得三等奖。
刘海远深知,教师这个职业必须不断完善自我,吐垢纳新。她积极参加各种进修培训,以提高专业水平:在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期间,和全国优秀教师一起交流,了解本学科的学术前沿动态,扩展视野,提高教学和学术研究水平;参加国际海事组织、中国海事局船员师资培训;中国高等院校邮轮人才培养教资培训、1+X等级证书考试及考评员培训等,参与邮轮1+X证书教材的编写;在广州海运公司船舶和歌诗达邮轮公司邮轮上学习实践,在中外合资企业阿尔斯通水电设备有限公司和克运船务有限公司工作实践3年,实践能力得到跨越式提高,被天津市惠通海员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天津市惠航国际船舶管理有限公司聘为科技顾问。
专业建设勇攀高峰,实践助推课堂教学。刘海远科研教学两手抓,勇挑重担,敢为人先。践行“三教”改革,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效果卓著,授课效果良好。她严谨治学、尽职尽责,积极探索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科研与创新有机融合,提高科研成果转化率,先后主持18项省级课题,主研和参与教育部重点课题2项,发表论文30余篇,SSCI、EI和核心论文10篇,编写著作和教材2部,计算机软件著作权5个,并获得交通职业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河北省高等学校外语微课大赛二等奖,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成果奖三等奖。
“教师,应该用睿智的头脑,去引导学生;用聪慧的双眼,去观察学生;用灵敏的耳朵,去聆听学生;用全部的身心,去呵护学生。”这是刘海远一直以来对自己的要求,在教育教学的征途上,她始终以开拓进取和满腔热忱,诠释着教师职业的神圣与崇高。
编辑:秦建 李佳静
相关推荐
师德楷模郭丽杰:一堂思政课,涓涓育人情
郭丽杰,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教学部教师,长期坚守思政理论课教学一线,主讲《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两门课程,多年来,郭丽杰先后获得“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骨干”、学院首届“十佳学生最喜爱教师”“优秀教师”等称号。她对待工作严谨认真,肯吃苦肯钻研,主持和主研课题15项,发表相关论文17篇,曾获得学院教学教改项目二等奖,获得厅级课题三等奖。上学生喜爱的思想政治课让学生喜欢上思政课,郭丽杰有自己的“秘诀”。教学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激情。语言
河北交职院师德楷模赵静:“希望学生们都能过得比我好”
赵静,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空中乘务专业带头人,中国职业教育学会礼仪分会会员。从教三十六年来,始终把学生放在首位,兢兢业业,无私奉献,一心扑在教书育人上,做学生一生的恩师,一生的亲人。“要讲能让学生受益一生的课”作为一线教师,目前赵静负责讲授《商务礼仪》《民航服务礼仪》《民航概论》等多门空中乘务专业课程。礼仪实训课的特点,决定了授课不能照本宣科。为此赵静积极探索教学教法,希望每位学生在课上都能多学一点,学深一点。为了让学生更加清晰明了地应对不同场景下的服务需求,赵静往往
希望学生能觉得遇见我,是人生中幸运的一件事
赵丽,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轨道交通系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教师。赵丽讲课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教学方法灵活,教学态度认真,深受学生喜爱,多次获得教学质量优秀及“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她说,“学生是美好的,是渴望被关注、被理解、被爱护的,我认真学习思考,不断修为,积极成长,努力建立健全的人格以接纳学生的所有。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职业。”“老师的成就感就是把学生彻底教会”“要把学生教会”曾经是赵丽布置给自己的任务。1997年踏上讲台,学生物的赵丽成为了一名教师。但之后由于专业调
张怡:做学生的青春”摆渡人“
梳着丸子头,一身休闲装,说话时常常带着笑容,这样的张怡,仿佛仍是一个大学生。2018年,张怡来到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成为了一名专职辅导员。在学生们眼里,她是喜欢在班会上“整绝活”的“怡姐”,和他们一起网上“侃大山”的“怡导”,对他们的安全总是”唠里唠叨“的“怡妈”,也是总有办法“治”他们的张老师。学生工作无小事,学生工作无缓事,面对工作,张怡总是能恰如其分地处理好。“辅导员的工作是良心活,细致活,”张怡说,“只有研究学生,站在学生的立场考虑,才能带好学生。”“我的学生是传说
杨景超 :潜心施教育桃李 勇挑重担践初心
在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有这样一位老师。他兢兢业业,甘于奉献,愿作学生成长发展的“铺路石”。从教五年,不断修炼师德素养,用心上好每一堂课。主讲数据采集、云计算平台运维与开发、大数据分析与处理等课程,将实战经验融合课堂教学,受到学生一致好评,获得学院优秀党员、学院优秀教师、年度考核优秀等称号。他坚守初心,立德树人。一切“以学生为中心”,踏踏实实倾听学生心声,解决学生困难,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是学生心中敬爱的“超哥”。他,就是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智能网络与数据处理教研室主
“智慧平台”提升就业效能 “六位一体”助推就业质量
新冠疫情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复杂。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将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学院党委科学谋划,精准定位,全面构建了学校、企业、学生三方线上智慧就业平台,并探索总结出“摸”“拓”“搭”“扶”“实”“跟”六位一体的就业服务与管理模式,助力毕业生在疫情期间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智”促就业,打通就业“快通道”“智慧平台”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分析技术,立足疫情防控期间就业工作实际,高效、便捷、个性化特征凸显,充分发挥就业管理、信息
河北交职院师德楷模杜文丽:奉献青春无悔 育得桃李芬芳
杜文丽,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会计信息化专业带头人,从教30多年来,一直坚守讲台,兢兢业业从事一线教学工作。杜文丽先后编写教材4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其他各级政府和部门行业的各类科研项目20多项,主持和参与完成厅级、校级教改课题7项。自1987年正式成为一名教师,杜文丽始终保持着“教学比天大”的作风,不断在教育教学、专业建设方面攻坚克难,坚持立德树人,严于律己,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上课是一门要用毕生修炼的艺术”“做一名教师,最重要的,就是
于平凡处 行不凡事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师德楷模毛爱武
在第37个教师节到来之际,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隆重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会上,经济管理系毛爱武获得“学高身正”师德楷模光荣称号,并作典型发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高身正”师德楷模的评选标准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乐于奉献、关爱学生。从教30多年来,毛爱武一直从事会计专业的专业建设、教学与科研工作,她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她把教育当作的毕生的事业。在此期间,毛爱武共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编写教材6部;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其他
活用“红色资源”,打造校园红色教育“生态圈”
“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狼牙山五壮士雕塑前,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雷重熹领誓,百余名教师高举右臂,用嘹亮的誓言,将信仰与革命先烈精神,穿越时空相融。“每一片红色热土,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西柏坡旧址前,院学生会主席贯彬彬带领交通职教集团联盟队员,重走赶考路,用脚步丈量革命圣地,穿越历史长河,与先辈隔空对话,承继红色血脉。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多年来坚持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围绕红色精神打造红色教育“生态圈”,传承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