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传承非遗文化 涵养时代精神

2022-05-19 来源: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作者: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

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进一步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为教育部第二批“全国中小学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滁州市“凤阳凤画传习基地”的安徽省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立足文化育人,走出了一条开展非遗研究、传承非遗文化、培育非遗人才、涵养时代精神的教育创新之路。

“凤凰鸣兮,与彼高冈;梧桐出兮,与彼朝阳。”凤凰自古以来就是吉祥美好的象征,凤画因其有吉祥寓意,深受老百姓喜欢。

安徽凤阳凤画又称“龙凤画”“画凤凰”,起源于明初,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与安徽天长“天官画”、安徽灵璧“判子画”并称安徽三大民间画。2007年,凤阳凤画被列入安徽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每一种文明都延续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更需要与时俱进、勇于创新。


弘扬

凤画传承人之一的陈海珍老师先后师承马夕林、吴德椿、涂维良等凤画大师,十余年的潜心苦修,铸就了精湛的绘画技艺。工作后一直致力于凤画的传承与推广,先后在凤阳和滁州的多所学校中进行凤画的传承活动。

相对于师徒传承,学校教育的规范性对凤画传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新时代“传承非遗文化、涵养时代精神”,成为她和学校教学管理部门面临的新任务。

学校传承活动伊始,各项条件一片空白,缺乏相应的教材,没有配套的师资,缺少专业的绘画场地,寻找一些感兴趣的学生都是奢望。面对困难,她迎难而上,先是在学校教学研究项目的支持下,开展了传承工作的辛勤之路。确定课程标准、编写校本教材、培训师资力量,选取传承的学生,规划建设授课的场地……每一项工作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期间面临着种种艰难和挑战,历经五年的不断拼搏努力,终于初显成效。

回顾五年来的工作,成功的喜悦里包含了多少复杂的情感。拿凤画社团来说,一群喜爱传统文化的学生在陈老师指引下渐渐喜爱上了凤画,可是课堂时间毕竟有限。于是,每到课外活动时间,陈海珍老师都会准时出现在学校的凤画活动室,和孩子们一起学习传承地方非遗文化——凤画。

“绳锯木断,水滴石穿”,在陈老师的悉心教导下,凤画社的学员们无论是凤画的特点还是凤画的绘制步骤、配色技巧都有很大进步。特别是近几年,凤画社的人数由46人增长到近三百余人次,已经有三十多名学生能画出精美的凤画,而且画作韵味十足。

严谨规范的课程标准、人文丰富的自编教材、古朴厚重的传承教室、潜心向学的传承学子以及那些渐渐走上传承舞台的青年凤画传承教师,凤画传承活动迈入了一条高速的发展道路,学校“传承的力量”系列报道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省市相关媒体纷纷来校采访报道学校非遗传承事迹。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扎根于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的凤画传承活动声势渐起,也得到了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的大力支持。在市文旅局的支持和推动下,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牵头开展了“感受传统文化魅力”“非遗文化进校园” “非遗文化进社区”“大手拉小手凤画传承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在滁州市掀起了凤画传承的燎原之势。

早期的“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系列活动中,陈海珍、朱婷婷等老师在学校广泛宣传凤画,发掘传统文化魅力,吸引优秀艺术学员参与活动,为传承活动打下了群众基础。

奠定了基础后,学校分别邀请了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会理事何奇、安徽大学艺术研究所所长程波涛教授等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授课,为学校凤画教师开拓眼界、汲取养分。

2020年12月,由滁州市文化和旅游局、滁州市教育体育局主办,滁州市文化馆(滁州市非遗保护中心)、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安徽滁州技师学院)承办的“大手拉小手”凤画传承活动率先在滁州市第四小学拉开序幕。活动中,凤画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张维武、凤画研究会理事马立敏分别从《凤阳凤画》《浅谈凤阳凤画所表达的传统文化内涵》两方面入手,让老师和学生们感知凤画的艺术特色与魅力,让传统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滁州市机电工程学校50名凤画社团志愿者参加了此次凤画汇展汇演活动。

随后的半年时间里,陈老师和志愿者们的足迹遍布滁州市琅琊、南谯两区,先后走访了滁州市湖心路小学、永阳学校、扬子路小学、第三小学、工农小学、实验小学、永乐路小学、第二小学等二十余所学校。在各校的宣传活动中,省、市传承人举办了多次专题讲座,每一个学校均开展了现场展示活动,凤画志愿者参与活动超过400人次,两区中小学校的数百名爱好者现场参与了凤画创作,近万名学生近距离观摩了优秀凤画作品。

一路走来,一路成长,在艺术传承发展的道路上,从不再孤单。那些专心学习的学子悄然进步,那些执着坚持的老师不断成长,那些坚持传承和推广非遗文化的学校日益增多,这正是传承的力量。

编辑: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