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给乡愁安个家” 校村协同实施主题系列创新项目

2022-04-22 来源: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作者: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南峪村位于井陉县西部山区,紧贴村边日夜流淌的绵河,滋养了一代代南峪人,也让这个千年古村落充满了灵动和秀美。

穿村而过的石太公路,成为接续河北政法职业学院与南峪村的纽带,校村协同实施的以“给乡愁安个家”为主题的系列创新项目,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宽、越走越广。

2019年5月,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在南峪村成立了“政法-南峪乡村振兴协同创新基地”,将思创融合、专创融合实践育人活动从学校走进乡村,有效带动了非遗文化传承、科技扶教、特色农产品销售、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的协同创新。


以科技为帆 让梦想起航

在国家“科教兴国、人才强国”、乡村振兴等战略背景下,学院以“少年科技强则国家科技强”为愿景,致力于做新时代弘扬爱国奋斗精神的模范引领者、科技扶教创新的奋力开拓者、热心公益服务社会的身体力行者。

积极整合企业、学校的场地、设备、人才、行业影响力等优势资源,成立“科技扶教”小分队,以无人机、模型车、机器人、3D打印等科技项目为依托,多次到井陉县南峪镇开展科技扶教活动,通过精心编排的精彩节目展演,引导学生体验无人机、模型车、机器人的操控,见证并体验3D打印的玄妙与神奇,用寓教于乐的方式激发中小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热情。

无人机在空中自如地俯冲、翻转,让孩子们惊喜连连;模型车在马达的轰鸣声中飞速疾驶,引得孩子们欢快地追赶;那边小脑袋扎成一堆儿,孩子们在争抢着用3D打印笔打印他们喜欢的红五星、小爱心;教学楼门口欢笑阵阵,原来是“大白”机器人在音乐的伴奏下给孩子们带来了劈叉、倒立等诙谐的表演;旗杆下几个孩子围在一起,在小分队同学的指导下专注地完成飞机模型拼接……

活动中,小分队师生亲和、友善的态度,精湛、高超的技能,总能让他们收获一大批小粉丝。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争着和他们合影、拿着纸笔让他们留言、手拉手把他们围起来不让他们走,那一刻,在孩子们心中,小分队的哥哥姐姐就是他们心中最美的“明星”。

每一次看似重复的活动内容,却有着不同的收获。这些收获,是小分队同学们眼界的开阔、专业技能的历练,更是学院师生不忘初心、执着追求的创新实践。只要我们矢志不渝、坚定信念,科学的种子就一定会在山区孩子的心中生根发芽,科技的力量就一定会让山区人民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引进人工智能,助力非遗传承创新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南峪拉花源于民间节日、庙会、庆典时的民间街头花会,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南峪拉花以抖肩、翻腕、扭臂、吸腿、撇脚等动作为主要舞蹈动律,以花瓶、花伞、彩扇、霸王鞭、太平板等为主要表演道具,加上可称为独立乐种的拉花音乐伴奏,形成刚柔并济、粗犷含蓄的独特艺术特色,是村里一年一度的大型传统牟尼寺庙会的重头花会节目之一,并且经常参加各种节日、庆典、比赛等演出话动,百姓喜闻乐见,百看不厌。

南峪村古老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它的不可复制性凸显出无可替代的重要价值。近些年,由于南峪村劳动力不断向城市流动导致劳动力高龄化日趋严重,经济发展滞后,优秀传统文化面临难以传承的困境。为了将高校人才、科技优势与地方优势资源相结合,加快智力成果转化,搭建政产学研联合发展平台,学院与井陉县南峪镇人民政府本着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原则,开展乡村振兴战略合作,引入第三方企业,合作研发“拉花”机器人,定制机器人舞蹈道具,开发拉花舞蹈动作的源码并嵌入机器人的AI芯片,使机器人的舞蹈动作更加流畅、稳定,富有韵律和美感。

“拉花”机器人体现了非遗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跨界融合,探索了非遗文化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的新模式。其不受人员、场地、音响的限制,随时随地便捷快速地对非遗文化进行宣传推广的模式,更加凸显出“智能+文化”的公益先锋力量,推动了文创产业链新型育人模式,对提升新时代青少年的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建设新农村,给乡愁安个家

始建于隋末唐初的南峪村,历经朝代的更迭发展,至清雍正年间,形成了 “一街十一巷”的村落格局,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遗存和民居建筑,并具有浓郁的山区特色和鲜明的乡土文化特征,文化底蕴深厚。

南峪拉花、南峪太平车、南峪水磨成为井陉千年民俗文化传承中的精品。南峪水磨始建于清乾隆年间,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至今仍以活态方式传承。

近年来,为了提高生活水平,村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打工,随之而来的问题便是乡村文化的消失,村中特色无人知晓,传统文化更难以继承。

“给乡愁安个家—井陉南峪见”项目是学院针对南峪现状,专门打造的乡村振兴综合项目,旨在挖掘本村特色文化,打造具有南峪特色的乡村品牌。

项目开展以来,先后为南峪村捐赠电脑106台,电脑桌椅近200以及服务器1台,交换机3台,用于乡愁村史馆筹建。设计了南峪标志,太行山红薯包装,水磨面粉包装、西红柿包装,有三项作品取得了国家专利,其中两项外观专利、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开展特色农产品进校园,农产品线上销售等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依托学院成立的“刘现辉民俗画技能大师工作室”,师生以民俗画的形式,把南峪的传统民俗故事研发成各种文创产品和书籍,将艺术贴近生活,带入生活,唤起人们的乡愁情愫。利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对南峪村主街道两旁墙面进行了美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如今,走进村里,“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生动画面跃然墙上,描绘了人民情怀、奋斗精神和良好的干群关系、幸福安康的乡村生活。下一步,学院还将打造高品质研学乡游路线、乡愁一条街和乡愁村史馆,为美丽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高校的历史使命和重要职责。在服务乡村振兴过程中,学院发挥自身优势,主动担当作为,形成了学院发展与乡村振兴“两促进、两提高”的良好局面。

今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将继续在改善乡村社会风气、优化现代乡村治理、开发乡村文化资源、传承乡村文化传统等方面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创新实践、生产实践等对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植根乡土乡村,写好奋进之笔,交出满意答卷,在服务乡村振兴的红色实践中成就人生梦想。

编辑:温欣

相关推荐

2023 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法律实务赛项圆满落幕

8月27日, 2023年“中银杯”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法律实务赛项在河北政法职业学院落幕。

职教要闻 · 2023-08-3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阜平县细沟村

8月4日至9日,河北省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携手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应用法律系和基础部开展的“推普进乡村 法治助振兴”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走进保定市阜平县细沟村,为村民推广普通话,进行普法宣传。

特色经验 · 2023-08-2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梦开始的地方》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良法善治 尚法高行

良法善治、尚法高行,作为与共和国同龄、河北省唯一的政法类高职院校,河北政法职业学院始终秉持“特色立校、人才强校、服务兴校”的办学理念,聚焦政法特色,加快推进法律类专业与其他专业交叉融合,探索实践教学、专创融合人才培养新模式,立志为建设现代化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提供强有力的法律保障和智力支持。

梦开始的地方 · 2022-10-21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

实干、苦干加巧干的“当代木兰”

她,始终秉承埋头苦干,勇于担当的坚定信念,在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她,用“苦干”撑起业务总量,用“实干”缔造业务质量,用“巧干”创新业务品牌。她,就是河北省“最美木兰”,曾就读于河北政法职业学院法律系法律事务专业的吴立华。吴立华现为河北省邢台市柏乡县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副主任、四级检察官。以“匠心”求品牌,悉心传递“木兰情”吴立华既是柏乡县人民检察院的干警,也是柏乡“木兰有约”宣讲团的一员。“木兰有约”法治宣讲活动是由河北省妇女联合会权益部、河北省女法官协会、河北省女检察官协会

优秀人物 · 2022-05-16 河北政法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