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色经验 >内容详情

创新德育模式,传承民间文化

2022-04-19 来源: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作者:澧县职业中专学校 曾昭红 刘清炎

澧县古属荆楚,是湘西北重镇,人文资源丰富,历史文化厚重。

千百年来,从神话传说、劳动歌谣到傩戏、曲艺及舞狮舞龙等民间艺术,都深深融入当地人们的血脉,承载着厚重的历史积淀,散发着清新的泥土芳香,深刻影响着湖湘人的精神世界。

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民间文化赖以生存的土壤和环境受到巨大冲击,一些珍贵的民间文化遗产随着老一代传承人的相继离去而失传。

“文化土壤”被蚕食,这里的传统文化传承将面临严峻挑战,守护民族民间文化刻不容缓。

多年来,湖南省澧县职业中专学校坚持客观科学礼敬的态度,传承创新并守护民族民间文化,让优秀民间文化拥有更多的传承载体、传播渠道和传习人群,逐渐形成该校文化的传统特色。该校推行“民间艺术进校园”工程,把优秀民间文化引入校园,创新德育方法,寻找教育抓手,将传统文化传承与涵养学生文明素养相结合,搭建多元文化舞台,有效把优秀民间文化与德育活动融合,走出了一条优秀民间文化进校园的新路子。


挖掘民间艺术精髓,丰富学生文明素养培养资源

收集民间艺术精品

学校对地方民间艺术门类摸底。发源于澧水流域、由民间歌舞演变而来的地方戏曲剧种有荆河戏、花鼓戏、澧州大鼓、澧水船工号子等。还有一批地方民间艺术瑰宝,如吹打乐、狮舞、龙舞、马舞、蚌舞、采莲舞、罗汉舞、高跷舞、渔鼓等。

确定地方民间艺术重点传承项目,学校根据学生知晓率和受喜爱程度,确定了“澧州大鼓”“舞狮舞龙”“澧水船工号子”三种重点传承项目。

整理、分析传承项目的重点价值,“澧州大鼓”2012年被列入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曲目《丁兰刻木》作为经典在澧水流域流传广泛,成为丧葬前“打孝鼓”必备的祭祀曲目。“舞狮舞龙”是融武术、舞蹈、音乐等为一体的表演活动,每逢佳节或集会庆典,澧县民间都以舞狮舞龙来助兴。

舞狮舞龙社团表演《龙腾盛世》

开发民间艺术教材

学校与澧州大鼓大师洪家文、宋泽桂等共同编写《澧州大鼓入门基础》教材,主要内容由澧州大鼓发展历史、大鼓入门知识、唱腔练习、剧本练习四个部分组成。

民间艺术大师在分析学生的个性、兴趣的基础上,通过删减或添加,改编剧本,用做培训练习资料。

社团开发的民间文化教材

开展民间艺术创作

学校与民间艺人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编、演剧本的主体作用,创作10多部澧州大鼓剧本,涵盖教育类、家庭关系类、社会风俗类、法制宣传类等社会的方方面面。

学生表演澧州大鼓《填志愿》

这是2015年师生创作的宣传职业教育的澧州大鼓社团《填志愿》中的精彩选段。众多剧本创作都是以学生为主体,贴近学生生活,把对于社会公德、价值观、人生观的正确取向,利用艺术的形式自然流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加强民间艺术教学,拓展学生文明素养培养途径

打造民间艺术教学团队

引进澧州大鼓大师洪家文、宋泽贵先生,他们是湖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从艺近三十年,被评为“澧州鼓王”。引进舞狮舞龙大师沈金海、肖进,他们是国家一级武术师,曾荣获剑术、刀术、棍术等项冠军。引进澧水船工号子大师刘后生老先生,来校专事传承教育。

全校培养培训具有艺术专长、能进行民间艺术教学的教师共38人,其中“澧州大鼓”“舞狮舞龙”“澧水船工号子”三种重点传承项目教师21人。三是成立民间艺术大师工作室。学校共成立民间艺术大师工作室7个。

 

澧州曲艺专家现场给学生授课

抓实民间艺术教学工作

把民间艺术纳入课程,作为各专业的公共课程、校本课程。每两周开设一节民间艺术课,由专职老师授课。

抓民间艺术基本功训练,民艺大师与学校教师同步入课堂,基本功训练做到课前有计划,课中有解决问题的方法,课后有训练情况的结果考核。

抓民间艺术表演,舞狮作品《龙腾盛世》是在基地进行表演教学时,学生的灵感在基地情境中迸发,在原有基础上引入现代音乐、武术、灯光等元素,学生创新火花被点燃。

开辟民间艺术教学阵地

学校先后投入30多万元,组建澧州大鼓、舞狮舞龙、澧水船工号子、国画、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社团共28个。

学校建有民间艺术校外活动基地8个,其中澧州大鼓活动基地有五彩梦公司、大堰垱镇西街文化大院;舞狮舞龙活动基地有海风武术训练中心、彭山山庄;澧水船工号子活动基地有荆河剧团;太极拳活动基地有陈氏太极训练馆等。


开展民间艺术活动,搭建学生文明素养培养平台

开展校内演练活动

学校每周星期二下午开展社团活动,社团活动中有明确的内容与要求,辅导老师全程现场指导。每单元安排一个社团在升旗仪式现场展示,每学期末开展社团阶段性成果展示,每学年举办一次艺术节活动。每年12月的艺术节,师生同台竟艺,用艺术点缀生活,让文化丰富心灵。

校内定期举办民间文化演出活动

开展校外演出活动

澧州大鼓社团在五彩梦公司的安排下,每周在公司里进行一次汇报式演出,优秀学生还安排在垱市、小渡口镇等民间剧场或茶社一展唱腔。

开展送民间艺术下乡、下社区活动,各社团每年送艺术下乡、下社区活动达30多场次。

学校每年积极参加社会公益庆典20多场,特别是参与县旅游节、县运动会开幕式以及县春节联欢会的献演,赢得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

参加各级各类展示性竞赛活动

师生自主创编、演出的澧州大鼓《填志愿》、民俗《龙腾盛世》分别在2016、2017年县中小学艺术节上获得一等奖。《澧水船工号子》参加“桃花源里的歌”暨“2015泛湘西北民间原创歌曲选拔赛”获得金奖。

 

编辑:温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