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优秀人物 >内容详情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将更多的“种子”洒向乡村

2021-12-06 来源: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作者: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今年刚满40岁的韦献雅,毕业于四川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是一位研究遗传育种多年的博士。

韦献雅从小就向往教师这个职业,高考时却阴差阳错的没有报上这个专业,本来以为从此和教师无缘了,却在企业工作7年之后偶然得知高职院校需要聘请有企业经验的人员回校教书,她便毅然辞职,来到了校园,这不仅圆了自己的梦,也顺应了中国职业教育的发展。

这一转身,改变了韦献雅人生的轨迹。

2017年9月,韦献雅带着脱毒马铃薯雾培等多项技术回到了学校,此时的她不仅有着丰厚的理论知识,还拥有多年的企业实战经验。

“学校与科研单位、企业不一样的地方是我们有很多学生资源,以前大多都是老师在研究,没有走学生这一条线,现在我到学校来了,就把很多技术都教给学生了。我们要更多的通过学生带动当地的农业产业发展,这才是学校该做的事情。”秉承着授人以渔理念的韦献雅,刚来学校不久就着手成立了脱毒马铃薯雾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得知消息后,不少热爱农业,怀抱着理想的学生主动加入了进来。

“他们现在做得比我还要专业,整个项目的研究过程,老师只做辅导,没有参与,”谈起自己的学生,韦老师言谈之中掩饰不住地高兴:“他们还有一个记录本,每一届的项目负责任人都会把在雾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实验数据以及一些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再像“传家宝’精心保管起来,传给下一届的学弟学妹,以后就能避免出现类似的问题。”


讲到这里,韦老师忍不住说起去年毕业的一个学生,他是一名来自凉山州的孩子,学成回家后将学校培育的紫色马铃薯原种与父母留的传统土豆品种一起种植,结果普通品种亩产最多2000斤,而新品种达到了6000~8000斤,比传统自留种产量提高了30~50%。在如此鲜明的对比下,父母才彻底地改变了之前根深蒂固的想法。“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做现代农业,将新品种和栽培技术推广出去,才能改变老一辈的思维,最终让农民朋友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就这样,脱毒马铃薯雾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一届一届以这种传帮带的形式将脱毒马铃薯雾培技术传递了下去,并且一届比一届做得好,还在此基础上将雾培知识应用到了蔬菜、中药材种植中。与此同时,学校还以项目形式为学生提供2000元的创业资金,时常邀请校外导师进行相关的培训。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下,学生们既有理论,又有扎实的实践能力,很多学生毕业后到农业企业都是顶梁柱。

目前,脱毒马铃薯雾培大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已经成立3年,现在共有7名核心成员,大一学生2人、大二学生3人、大三学生2人。

“最让我难忘的还是老师对我的帮助,韦献雅老师作为我们的指导教师,在马铃薯遗传育种以及农业产业方面都有着很深的研究,为团队提供了很大的帮助,还利用学校的资源,给我们提供了脱毒种苗、场地、雾化培养设备以及一系列的生产技术,为团队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韦献雅老师的帮助就没有我的今天。” 团队中“00”后沈云锐感慨道。

在韦献雅的支持下,沈云锐作为项目负责人参加由教育部、中央统战部等部门主办的2021年第七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在校级初赛中成功晋级30强。

这只是发生在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里一个普通的故事,但正是因为有这么多一心传道授业解惑的“韦老师”和孜孜求学的“沈云锐”,才赋予了学校“聚焦三农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教学理念以实际意义。


编辑:赵许江

相关推荐

陈文俊:漫青纱帐充满无限生机 辛勤汗水得出累累硕果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陈文俊:醉心科研无余力,洒汗沃土为丰年

优秀人物 · 2021-11-29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

“四个一”新模式 助力贫困县脱贫摘帽奔小康

深度贫困地区的贫困治理一直是脱贫攻坚的难点和焦点,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乡村振兴的关键环节。近年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围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大局,积极发挥专业人才和智力优势,创新构建“一村一支撑、一村一新品、一村一项目、一村一培养”“四个一”精准扶贫模式,助力对口帮扶地区纾解脱贫难题、增强内生动力,顺利实现脱贫摘帽。

职教要闻 · 2021-07-05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